我妈是农村妇女,她的育儿观,秒杀育儿专家

我妈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一辈子都在农村生活,做农活,照顾家。 她只上过半年学,但她教我的育儿经,比看100本希尔斯都管用。

在孩子满月后,我就带着孩子回老家休产假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已经提前演练了100种育儿理念不合我该如何说服我妈的场景。但实际上,我妈的表现,惊掉了我的下巴,让我对她从此刮目相看。

01养孩子,要跟随本心

照书养孩子,是很多像我一样新妈妈的习惯。育儿书我们也不是随便看的,都是选的各种权威的育儿书,作者是医生、育婴师、心理学专家的,出身有美国的、德国的、日本的,引用的数据来源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美国儿科学会,挑的眼花缭乱,越权威,就越有底气。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这些书本身就有不一样的理念,孩子也不按照书上写的做,有的时候让我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怎么办。

书上说,判断母乳够不够吃,要看孩子的尿量和颜色,还精确的说了孩子尿几次就算够了。可是,孩子用的是尿不湿啊,我该怎么计算多少泡尿呢?书上说,刚满月的孩子,一天睡眠时间在16-18个小时,可我算来算去,孩子的睡眠时间要么少于16个小时,要么多于18个小时。

妈妈看我纠结着算数,纠结着尿量,愁眉不展的样子,跟我说,“孩子睡醒了不闹脾气,就是睡够了,吃完奶玩得开心,就是吃饱了。你有时间算数掐时间,不如好好休息。有的孩子吃得多,有的孩子吃得少,写书的人再厉害,也不知道你的孩子到底什么样。书只能做参考,你是孩子的妈,用当妈的心看孩子,哪有那么复杂,孩子饿了就给他吃的,困了就哄他睡觉,醒了就陪他玩,你看着他舒心,他就没问题。

我一直都在纠结所谓的育儿知识,却忽略了关注孩子的状态。小婴儿的需求多简单,饿了吃,困了睡,作为妈妈,又何必纠结他符不符合这个阶段孩子的规律呢,养孩子,跟随当妈的本心就够了。科学育儿理念,也是以让孩子更好为前提。

孩子的很多问题,用妈妈的的心去看待,就能淡定很多。都说吃牛油果对身体好,但孩子就是不吃,怎么办?开动脑筋,把牛油果放到果汁里,混到孩子最喜欢的水果里,趁孩子吃别的东西硬塞到孩子嘴里……拜托,不吃牛油果会死吗?孩子不喜欢牛油果的味道口感,那就别吃了,何必要求孩子一定要不挑食呢,谁还没个忌口呢!

02 与时俱进,时刻更新知识库

在农村,有一种说法叫“小孩的屁股有火”,这句话就是孩子大冬天穿开开裆裤的绝佳借口。尿布,开裆裤,屁帘,以前小孩的标配。说实话,我也设想过因为这些问题和我妈PK的场景,但事实证明,我是“被迫害妄想症”。

我妈见我买的一包又一包的尿不湿,特别不屑的跟我说,“你这些估计得浪费了,孩子长得快,你得换大号”。

听到这句话,我感觉我就像一个全副武装的战士,刚要准备冲锋时就遇到敌人求和了。看我错愕的表情,妈妈又说,“我虽然没上过学,但我好歹也供出俩大学生呢,我可不是老顽固。像尿不湿这些东西,以前穷没有,现在条件好了,经济发达了,这些都是好东西,要是你们小时候也有,你们也能少遭罪,我也能省很多事。要是我还用老观念,那让你们上学还有什么用啊,都按老一辈的方法来,还怎么进步。”

妈妈与时俱进的程度超过了我的想象,事实上,不止在育儿的观念上,在很多事情上妈妈都保持着一颗开放的心态不停的学习。没上过学的妈妈,在小视频网站学做菜、养花、练广场舞、烤面包、做麻团,现在还是广场舞队的小头头,教她的队友们在手机上下载视频,找想看的节目。

时代在进步,可怕的是观念还停留在以前。我们这一代人,可以高举着“科学育儿”的大旗,和上一代的育儿方法做抗争,二三十年后,我们的观念也会落伍,我们极有可能也成为顽固势力。妈妈给我做了个好示范,学到老,活到老。

03孩子的教育:学习是你的事,后果你来承担

妈妈没读过书,但她很支持我上学。和我同龄的孩子,很多小学毕业就不上了,在村子附近的工厂打工,穿着时髦的衣服,买漂亮的首饰。妈妈告诉我,“你只管好好学习,你能有多大能耐往上考,我和你爸就能供得起你。挣钱不在早晚,没文化,只能靠苦力吃饭。你上了大学,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才能有别的选择。”

妈妈不会辅导我作业,她还不如我认字多,她也不管我作业写没写完,但几乎每天都会跟我念叨一边,上大学,才能有别的选择。她一直认为,上学是我自己的事情,她给我提供读书的机会,至于学不学,学得好不好,是我自己的选择,往后的日子是苦是累,都要我自己承担。

妈妈对我的教育,没有那么多的大道理,从不会让我反感。她从没有说过,让我上大学是为了挣大钱。她只是告诉我,上了大学,学更多的知识,能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否则,就只能像她一样,一年四季在土里刨食,像表姐一样,在肠衣厂上班,一到冬天满手冻疮,像表哥一样,在造纸厂上班,满手黑乎乎的。那时候的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我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现在我当了妈妈,我也开始为孩子的教育焦虑,担心他不爱学习,担心他没有才艺,担心他学习成绩不好。每当我焦虑时候,我就想起妈妈说过的话,“我给你提供读书的机会,学不学是你的事”。作为妈妈,我能做的也只能如此,尽我最大的努力,给孩子最好的学习环境,至于结果,看孩子自己吧。

如果我们能用这种心态面对孩子,就能少了很多困扰。一定会有人反驳,学习怎么能是孩子自己的事呢?现在的环境跟以前能一样吗?不写作业,老师会叫家长,让家长签字,影响孩子成绩……很多很多的负面作用。这样的顾虑,说到底还是因为焦虑。

在快节奏和信息爆炸的现在,家长的焦虑是空前的,特别是那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很多家长的魔咒。好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要按照标准答案来,一步都不能错,因为一步错,步步错。

所以,很多家长剥夺了孩子试错的机会,层层把关,步步紧逼,保证孩子的每一步都在计划中,不能出错。学习是孩子的事吗?更像是家长的事,后果也是家长承担的。家长越能“担当”,孩子越不想学习,毕竟学习还是不如动画片好玩。

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妨化繁为简,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后果你自己来承担。允许孩子适当的犯错,让孩子承担犯错的后果,才会让他真正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而不是爸爸妈妈的事。

电影《后会无期》里有一句话,听过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养育孩子的过程,又何尝不是懂得很多大道理,依然不知道该怎么办。也许正是因为懂得的道理太多了,掌握的知识太多了,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人的感受,这个最重要的人,就是我们的孩子。

我们的焦虑,我们的彷徨,更多的是安抚我们自己。孩子学习成绩好,让我们在亲朋好友面前倍有面子,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我们的付出就白费了。这样的想法,只能是给孩子更大的压力,让我们陷入更高的焦虑和彷徨。

焦虑的时候,想想妈妈的育儿观,没有大道理,只有朴实的为人父母的初心。用妈妈的心去对待孩子,用与时俱进的理念武装自己,给孩子犯错的机会,给他承担错误的勇气。养育孩子,也应该如此吧,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