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推卸责任的熊孩子身后都站着一位护短的家长,家长代过不可取

文 | 朗朗育儿课堂(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如今网络上各种熊孩子的新闻屡见不鲜,上电梯时乱按按钮,在火锅店里随意奔跑,这些熊孩子对周围人造成的困扰可见一斑。然而每每在公共场合有人出面制止熊孩子的恶作剧时,总会有熊家长出没,一句“他只是个孩子”似乎就可以遮掩掉所有的过错了。

近来在网络上看到一则新闻,在甜品店外面排队的时候,一名小学生觉得排队太无聊,就踢前面顾客的腿,前面的顾客是个孕妇,回头提醒了孩子,结果遭到无视,这名小学生继续踢人,孕妇无法忍受就指责了小学生几句。结果这时一直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不出面制止的小学生的妈妈开口了

“他只是个孩子!”

“一个大人计较什么!”

“将来你孩子也这样!”

孕妇孩子没来得及反应,孩子突然就狠狠的推了孕妇一把,结果导致孕妇流产。

父母对孩子的养育除了照顾饮食起居,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孩子承担责任。当父母因为对孩子的宠溺而袒护包庇孩子,并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1、孩子常常会推卸责任是因为什么?

前几天,朋友家的孩子把家里的花瓶打碎了,正巧在厨房门口的朋友发现了,但是当朋友刚要指责孩子的时候,孩子却抢先一步说这是家里的猫咪干的。朋友顺着孩子的话说,那猫咪现在在哪呢?孩子天真地说猫咪打碎万花瓶就“畏罪潜逃”了。显然,孩子为了推卸责任而说谎了。

① 家长的管教过于严厉

当父母对孩子的管教过于严格时,比如说发现孩子犯错就采取过激的打骂的方式应对,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在犯错的时候担心父母的指责而选择推卸责任,以此来避免受到父母的惩罚。

② 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

孩子的性格胆小、怯懦,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当遇到问题时,倾向于逃避、隐瞒、推卸,以此来保持自己处于相对安全的位置上,或者是相对完美的状态下。

③ 家长的过分溺爱

当父母对孩子表现出过分的溺爱时,孩子会缺少承担责任的意识。父母的宠溺使孩子进入了逃避责任的误区,做错事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推脱,因为父母的包庇就是最明显的帮孩子推脱责任的参照。

可见孩子之所以成了熊孩子,这与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孩子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父母采取的过于严厉或者过于纵容的应对方式都不利于孩子承担责任意识的培养。在性格的形成上也越发的缺少担当。

2、家长护短,代替孩子承担过错会造成什么影响?

上周末和闺蜜聊天,闺蜜抱怨婆婆对孩子过于护短。晚上一家人带着孩子在楼下的广场玩,结果孩子撒欢式的到处乱跑,闺蜜喊了几声,孩子也不管不顾,婆婆说孩子都爱疯跑,随他去吧。结果没多久,孩子就把路过的小朋友撞到了,闺蜜很不好意思的和小朋友道歉,但是婆婆却说“不是俺家孩子撞得,小孩子间碰一下没事!”

① 意识不到行为的偏差

当家长替孩子找借口逃避责任甚至帮着孩子撒谎隐瞒时,孩子会意识不到自身的行为存在偏差,对这些偏差造成的不良影响也缺乏认知,无法实现不良行为的更正。

② 缺少同理心

家长的庇护使得孩子无法感知到自身的行为为对方带来的困扰,进而无法确切的感受到对对方造成的伤害。这就很容易使得孩子缺少对他人感受的重视,进而表现的缺少同理心。

③ 性格表现更为自私

家长的庇护使得孩子内心产生一定的优越感,认为自己拥有更多的特权,在行为表达上更加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当这种状态被打破时会有负面情绪或者攻击性的行为产生,在性格表现上极为自私。

可见家长的庇护或者代替孩子承担责任的做法并不利于孩子的行为规范,当孩子意识不到要为自己的错误言行承担责任时,会处于一种行为没有边界约束的状态,很容易出现行为失控的表现。

3、教会孩子承当责任有多重要?

晚上加班的时候和同事一起乘车回家,路上同事讲起了和孩子间的趣事。有一天,孩子因为对奶奶的老花镜感到好奇,就趁奶奶不注意把老花镜从眼镜盒里拿了出来,结果不小心把眼镜腿弄断了,孩子趁奶奶没发现就赶紧放回去了。好几天过去了,奶奶也没有发现,但是孩子坐不住了,孩子哭着向奶奶承认了错误,一边哭一边说:“妈妈说做错事就要承担责任,否则不是好孩子!”

① 孩子做事更加有责任心

懂得承担责任的孩子显然会更加有责任心,对于自己应该做的事出于责任心的驱使会完成的更加出色。同时责任心也使得孩子看上去更加有担当,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也会因此而有所受益。

② 孩子更加独立有主见

孩子勇于承担责任,会让孩子更加的独立,对父母的依赖感较轻,面对问题时倾向于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对挫折或者苦难没有畏惧的心理。勇于承担责任是孩子勇敢性格培养的重要部分。

③ 孩子的自制力更强

由于对责任具有一定的认知,孩子在行为表达时就会因此而有所顾忌,责任形成的无形的边界感,使得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有所提升,在行为表达时,更加倾向于有所克制,不会过于肆无忌惮。

当孩子勇于承担时,是自我的一种成长,也是自我的一种突破。在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家长让孩子懂得责任,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和过错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家长可以怎么做呢?

1让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

家长应该尽量给予孩子自理能力锻炼的机会,对于生活中孩子可以完成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做,这样孩子可以从中获得成就感,进而提升自我评价,犯错时更加倾向于主动解决问题。

2家长适当的放手

家长的放手可以为孩子营造更多的成长空间,父母过多的掌控或者干预,反而使得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家长适当的放手也是对孩子能力的一种信任,孩子更加能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鼓励孩子承担过错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除了引导孩子正视错误本身外,更要鼓励孩子勇敢的去承担错误,去解决问题。父母的指责并不能起到引导孩子的目的,反而加重了孩子恐惧的心理。当父母鼓励孩子的行为表达时,孩子会感受到父母的支持,更加有行为改善的动力。

让孩子懂得承担责任,家长的教育和引导非常重要。父母真正的关爱是懂得适当放手,给予孩子一定的成长空间,家长的袒护反而是孩子成长的阻碍。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不仅可以约束孩子的行为,更加会让孩子有担当。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犯错是很常见的事,父母理性的应对更有助于孩子的提升。大家对孩子的责任心培养有哪些见解呢?对“他还是个孩子!”这句话又怎样的想法呢?欢迎分享。

这里是朗朗育儿课堂。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多更多的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