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父母用自己的威严要求孩子,还不如培养孩子"自我要求"的能力

"阿姨,你不要告诉我妈妈,不然回家妈妈会说我的。"

很难想象这句话是从一个不到四岁的小男孩的口中说出来的。

小男孩的名字叫科科,是笔者一位朋友的孩子。由于是男孩,所以朋友在管教孩子的问题上相对比较严格,所以科科不论在家还是在外都能很守规矩,不管什么都能遵照朋友的要求去做,看上去是一个很懂事和听话的孩子。但科科比起一般的孩子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些孩子气。

科科说出那句话的经过是这样的:

某个周六上午,由于朋友公司有事,被叫去加班,而朋友又为科科预约了早教课,刚好笔者也要带孩子去上早教课,所以朋友就托笔者带着科科一同去上早教课。上的课程是音乐课,每次课上都会有不同主题的音乐,老师在课堂上带着孩子和家长们边唱边跳,气氛甚是活跃和欢快。

在临近课程结束前的十分钟,有一个内容就是让孩子自己拿着话筒面向大家唱一首自己会唱的歌,前面的孩子踊跃而大胆地完成了任务。轮到科科了,科科不情愿地拿着话筒,欲唱而又止,最后竟哭起来跑到笔者身边。

在我们看来,科科没有妈妈的陪伴,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我们都能理解他的心情。但是在一起回家的路上,科科突然对笔者说:"阿姨,你不要告诉我妈妈,不然妈妈会说我的。"听完科科的话,笔者当时很吃惊,因为在笔者看来这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是每个孩子都可能出现的问题。但是科科为什么会口出此言,并且言语中带着对朋友的一种排斥,笔者认为这应该和朋友的教育方式有一定关系。

事后几天,我和朋友提到了这件事。朋友没有太过强烈的反应,也给笔者反应自己平时对科科的要求过多,限制过多,孩子可能已经形成了过分在意满足父母的要求,而不能很好地表达自我,在满足父母的要求上来寻找自我满足感,从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也就是父母"要我"的多,而孩子"我要"的少。


01

什么是父母对孩子变了味的严格要求?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家中宝,父母在孩子的身上寄托了美好的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众多父母对孩子的殷切希望,迫于这种希望和对孩子的爱,父母有责任、有义务做到严格要求孩子,让孩子达成父母所愿。但往往现实并没有按照我们的想象的来发展,有的父母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变了味,过了头,导致孩子压力过大,负重前行,身心疲惫,最后离父母的愿望越来越远。

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并不是以最高的要求和最严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也不是以"别人家的孩子"的标准来嵌套自己的孩子,而是要通过父母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转变为孩子的"自我要求",这是孩子化被动为主动的一种表现。

"你看看XX,别人那么优秀,你怎么就不行呢?"

"你下次要把目标再定高一点,这点成绩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下次考不到90分,我就要抽你了。"

"我给你报了英语提高班,这周末就不要出去玩了。喔!对了,桌上是刚给你买的英语习题集,吃完饭赶紧去做一下。"

……

这些是许多父母在"严格要求"孩子时,对孩子常说的一些话。

有的父母认为,严格要求孩子就是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更多的补习班和兴趣班,让孩子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之中;

有的父母认为,严格要求孩子就是要让孩子追求完美,要成为优秀中的优秀,榜样中的榜样;

有的父母认为,严格要求孩子就是要以严厉的态度来对待孩子,让孩子时刻保持高压态势,在孩子心中父母的威严要占主导作用;

有的父母认为,严格要求孩子就是要以各种要求和标准来量化考核孩子,给孩子定高目标,促使孩子不断努力,成为其他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

父母对孩子严格要求的这些"认为",实则是完全出于自己的想法,并把自己的想法施加给孩子,不结合孩子的实际,也不考虑孩子的感受,这种严格要求就是变了味,过了头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讲,父母对孩子变了味的严格要求只是父母的一种"臆想"。


02

父母对孩子变了味的严格要求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变了味的严格要求,只是一味地强调孩子在某个方面能够达到某种程度,而这种程度往往是被父母拔高了,孩子负重前行,可能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但依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这无形就给孩子造成了巨大压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不利。

我们常说教育孩子要张弛有度,孩子就好比弹簧一样,不能拉得过长,也不能被挤压得太短,否则将失去韧性,变得一无是处。

那么,父母对孩子变了味的严格要求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不利影响呢?

父母对孩子变了味的严格要求会导致孩子失去自由成长的空间。要想孩子成长,就必须要给孩子一个成长的空间,并且要遵循自然成长的法则。而父母对孩子变了味的严格要求总是将孩子限定在某一个范围,并要按照父母既定的成长计划进行,所以孩子在父母制定的计划中就像是一台机器,不断接收来自父母的指令,并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完成。孩子成长的道路被父母指定,孩子的行为和思想被父母过多限定,总是以固定的模式去达到父母的要求,孩子的自由成长就无从谈起。

父母对孩子变了味的严格要求可能会让孩子学会撒谎。面对父母诸多的要求,孩子总有不能承受之重的一天。一般来讲,对孩子严格要求的父母在孩子的心中都是有威严的。但孩子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时,来自父母的威严让孩子不敢直面,但孩子已经被父母放在了一个很高的位置,面对父母的严要求,高标准,孩子下不来,没有了退路。这时孩子只能选择趋于逃避的方式来面对父母,而撒谎成了最大可能的方式。

父母对孩子变了味的严格要求犹如"拔苗助长",让孩子"虚长"。父母对孩子变了味的严格要求往往带有父母"急功近利"的味道,让高标准、严要求来"催熟"孩子,孩子看似成长了,但却是一种"虚长",孩子的成长进步是一个长期过程,"欲速则不达"

父母对孩子变了味的严格要求不利于孩子表达自我。孩子表达自我是自我意识的发散,往往包含了孩子的欲望和需求,是一种"自我认识"的表现。然而,父母对孩子变了味的严格要求总是让孩子"墨守成规",满足"父母要求"的多,表达"自我需求"的少。


03

如何从父母的"严格要求"转化为孩子的"自我要求"?

没有孩子的"自我要求",父母就是再严格要求也达不到教育的效果,要让孩子"自我要求",父母就要放下对孩子变了味的"严格要求"。

父母对孩子的"严格要求"的目的是促进孩子不断成长进步,然而这样的被动要求的教育效果还是不能得到最大化,这就需要父母帮助孩子将"要求我"转变成"我要求",将被动作为转变成主动作为。

父母要遵循孩子自然成长的法则。孩子的成长进步是一个漫长的自然过程,父母不能用所谓的高标准、严要求来禁锢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更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要在一定的原则下,遵循孩子自然成长的法则。

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给孩子定目标,用目标管理促进孩子成长。一个人有目标,才能有方向,并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前进。父母给孩子定目标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让孩子踮起脚尖就能勾着这个目标,并通过目标管理的方式逐步实现一个目标,下一个目标,下下一个目标……

父母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要建立在了解和尊重孩子的基础之上。父母要更好地教育孩子,促进孩子成长进步,就必须要先了解孩子和尊重孩子,要想孩子所想,感受孩子的感受,不能不顾孩子的愿望而一味地给孩子定目标和下指标


结束语:父母对孩子严格要求理应为之,但切忌变了味,过了头。父母做到不严格要求孩子很容易,但要真正做到对孩子严格要求却很难,关键是父母要把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成功转化成孩子的"自我要求"


※我是育儿小当家KING,既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在教育我的学生。在育儿的道路上,有很多感受,希望可以与您一起分享,在育儿能力上的"本领恐慌",也让我迫切向您学习,希望您关注和留言,我们一起交流和学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