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步塑造独立的未来之星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安逸的大房子里享受惯了,大多数都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就更别提了。孩子们在家长的宠爱下身体在茁壮成长,但是思想的成长呢?

全文阅读约9分钟

知名幼教专家指出:

生存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独立性,包括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重点培养自理生活能力。独立性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

1

思想上认识到孩子

独立性需要从小培养

1-3岁的孩子对大人做的事都很感兴趣,爱模仿的天性使得当他们看见大人在干什么他也会学着干什么。

如大人在叠衣服,他也要来帮忙;大人在扫地,他也抢着要扫;吃饭时也想要自己吃……这些都是孩子独立意识开始发展的表现。此时孩子的可塑性最强,最容易接受教育,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时期。


有意识从小培养独立性

虽然孩子做的不好,会把叠好的衣服弄得乱七八糟、把垃圾扫得到处都是,还把饭粒满桌撒。但请一定要放手让孩子试一试。因为这是由于孩子的骨骼和肌肉发展的不够完善而导致动作不协调。

家长们要注意的是:

如果此时觉得孩子现在还太小,什么都做不来,反倒给大人添了许多麻烦,等长大点再做吧。那么渐渐地就会让孩子形成依赖性,从而错过了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时期,一旦孩子形成依赖性就很难改正了。

2

了解孩子的发展过程

是培养孩子是独立性的前提

与其他动物的成长历程相比,人类的成长要经历较长的依赖期。

在婴儿期,孩子甚至还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一岁左右的孩子,在迈出人生中独立行走的第一步时,心中充满了好奇和喜悦,这是孩子身体独立能力的展示。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可以使用第一个人称代词“我”,这标志着孩子独立意识的形成。孩子开始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并增进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是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的关键时期。


营造环境让孩子独立自主


​这时,家长要主动为孩子营造环境,在父母的监护下,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例如自己进食,自己收拾玩具等。

随着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和活动协调能力的提高,到了三至四岁,就可以锻炼孩子自己穿衣服、鞋子,而后逐渐让孩子学会收拾床铺、饭桌等。

家长们要做到:

如果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反而失去了自信心,如果要求太低,则失去了锻炼的价值。因此,只有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自己孩子的特点,父母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自己孩子发展水平要求,逐步提高孩子的独立能力,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

3

不强迫孩子

学不需要的东西

0-6岁的孩子在每个阶段,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由于家长们的生长环境与需求影响会导致存在很多认识误区,把自己的需求感加到孩子身上。

如果这并不是孩子所需要的,就不是好的心理营养。大家熟悉《武林外传》里的白展堂从小被父母逼迫学习武功,虽然武功高强,但是内心并不快乐,因为心中永远有一个画家的梦,和小编小时候一样 55555


因材施教,引导孩子的自发兴趣发展

说白了,这就是家长的攀比心在作怪,间接的控制了孩子的心理成长!

4

不包办孩子一切

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从两岁起,孩子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逐渐学会自己吃饭、穿衣、睡觉、收拾玩具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从不会做到逐渐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像模像样,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

因此家长应多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放手让孩子去做,不要怕孩子做不好,不要心急,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助能力,同时,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中必需的求助。比如,家里突然停电,电话不通了,水管停水了,外出迷路了……


让孩子放手去做


家长可借此帮助孩子学会求助,知道应当求助于哪些部门,用什么方法求助。对于孩子独立做的事,只要是付出了努力,结果无论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信心。让孩子感觉到“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

给孩子补充心理营养,请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理解孩子、欣赏孩子。补充心理营养,不是单方面的,一定是对方能感受到的、能接受的。爱必须是无条件的,只有无条件接受、接纳自己的孩子,然后在与孩子的良好互动中指导孩子的做法,这样孩子就少有叛逆和抗拒了。

5

给孩子空间

让他自己往前走

孩子都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是这样就长不大了。

有一对农村夫妇老来得子,对独子非常的溺爱,不让他做一点事,受一点苦,甚至出门都用扁担挑着走。后来父母双双离去,这孩子因为没有亲戚的食物救济,居然饿死在自己家中,活活的懒死了...真是让人心惊!


孩子的自我空间,做自己的事

做家长的,应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扩大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如鼓励他自己找朋友玩,让他在这个空间里自己当主人。

6

给孩子时间

让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

但如果成人完全包办了孩子的时间安排,孩子只是去执行,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永远培养不出来了,这还将影响到孩子以后的工作生活。


孩子安排自己的事

成功的案例,了解一下

有一位父亲,他在孩子3岁多的时候,就每天给孩子一段他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只要不出危险,孩子可以自己安排做他愿意做的事:玩,看电视,画画,拼图,或者什么也不干……无聊了,他最终还是会主动来找父母,父母就给孩子一些指导性建议。长此以往,孩子便逐渐懂得了珍惜时间,学会了安排时间。

7

给孩子问题

让他自己找答案

培养初步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成人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去想,去寻求答案。

孩子提出问题,成人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答案。看起来是简单又省事,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思考问题也不想思考问题,总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这直接妨碍了孩子在智力劳动上的自主性。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去想、去寻求答案。


培养初步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此多数的家长很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也常常很耐心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但往往忽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有的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往往只是一页页的讲,一本本的讲,孩子也只是静静地听。其实,给孩子讲故事,家长也可以只讲故事的开头,故事的发展、结尾由孩子进行续编,家长也应该提出相应的问题给孩子思考的机会,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参与,从而培养孩子思考问题能力。

8

给孩子困难

让他自己去解决

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需要同时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对于幼儿来说,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和收拾玩具等,是需要他们付出一定努力、克服一定困难的。

因此,家长的作用就是鼓励和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并对孩子作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依赖性较强的孩子,家长更要坚持要求让他自己做。说实在的,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最关键的还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己。有不少家长一见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而往往是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在孩子遭遇困难时一哭一闹时,就会立即“心软”而“妥协”,从而前功尽弃。因此,为了孩子的将来,家长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有克服困难的精神。


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在穷困家庭的孩子,恶劣的生存环境自然就为他准备了艰苦锻炼的条件;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家长应多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去解决;孩子在生活中碰到困难,也要求他自己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应对未来的能力和意志。

9

给孩子冲突

让他自己去解决

当孩子为争玩哪种游戏,与同伴争论起来时,你是否会急于参与其中,为面红耳赤的他们裁决呢?

你可以提醒他们,生气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只有让自己安静下来,各自去寻找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没有什么办法比让孩子自己通过协商解决问题更好。而父母的责任,只是在于提示他们协商时注意各自的行为。在他们互不相让时引导他们拿出最好的解决办法。


指导孩子自己解决孩子间的问题


和成年人一样,孩子在一起也难免有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正是孩子健康成长、走向成熟的过程。当孩子向家长诉说自己遇到的诸如人际交往之间的矛盾时,家长应鼓励孩子去面对它,指导孩子自己去解决,而不是回避它,更不宜动辄由家长代替孩子解决问题。

10

给孩子对手

让他自己去竞争

为了让孩子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必须让孩子从小既学会合作,又学会竞争。

给孩子树立一个良性竞争对手,就有了进步的动力

有效的办法:

经常在他的身边树立一个友好的竞争对手,这样就有了进步的动力。

11

给孩子权力

让他自己去选择

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

培养孩子自己拿注意做决定的能力

我国传统家教中十分重视“听话”和“顺从”,孰不知家长只注意了“听话”却忽略了孩子个性和独立性的发展。

家长总是不能意识到孩子已经具备自主选择的能力,总是认为自己的做法比孩子高明、保险,从而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不去考虑孩子在独立做出决定和处理事情时的那一种宝贵的信心和热情,这些很多人都会有所体会。


尊重孩子的自主意愿,让他自己拿注意并承担责任

不少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不可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

因此,建议家长应该多说这样的一些话:“这由你决定”、“这是你的责任”、“不管你怎么想,这由你选择”。而一旦孩子作出决定,你就必须使他意识到他要对他所做选择的后果负责,这样才能累计经验并成长起来。

12

给孩子题目

让他自己去创造

创造是自主性最高层次的表现。


激发孩子创造力

孩子的创造性不是大马路上捡来的,同样需要家长的积极引导和巧妙激发。

13

引导孩子

合理安排生活

由于年龄、经验所限,孩子在自主安排生活时需要父母的帮助和引导。

比如,在孩子对衣服的质量、式样或钱的价值有了足够的知识之前,不要让他一个人去买衣服;在他对学校的基本课程和职业的要求缺乏深刻认识之前,也不要完全随他意愿选择要上的学校。在这些事情上可征求孩子的意见,允许他们有发言权,但又不能完全听他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对他们的选择加以适当的限制。例如,带孩子出去买东西,你可以把选择好的两件东西给他看,然后要求他根据质量和价格作出最后的抉择。


引导孩子合理安排生活


家庭是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首要场所。任何一个孩子,无论是独生还是非独生,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独立性同样不是与生俱来或自然形成的,而是后天塑造的结果。

▼往期精彩回顾▼

1岁的宝宝必做得四件事儿

家长坚持三件事,孩子的见识将大不同

上文标题&点击跳转


我是你的母婴育儿顾问

喜欢我 关注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