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坚持睡前陪孩子做这3件事,3年后孩子变化非常大

很多父母白天忙于工作,晚上才有时间陪伴孩子,特别在睡觉前,可以说是亲子交流的黄金时间。

对于家长来说,每天睡觉前如果能陪孩子做下面这三件事情,三年后孩子的变化会很大。

1

陪孩子阅读

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箴言》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不会阅读,则不能生活也不会获得幸福。谁没有掌握阅读的技巧,谁就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一个不懂道德的人。”

人为什么要阅读?泰戈尔说:“阅读即活着”。阅读可以构建一个完整的精神世界,阅读能提高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拓宽他的认知边界。

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天生是不会阅读的,因为大脑中没有生来就负责阅读的神经网络,阅读能力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要通过言传身教,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睡觉前和孩子一同阅读,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孩子进入阅读的世界,这个过程,不仅能丰富孩子的想象,还能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很多孩子睡觉前都有听故事的习惯,不管大人会不会讲故事都不要拒绝孩子的请求。

选择轻松有趣的绘本,或者哲理丰富的故事书,给孩子讲故事,和他一起享受难得的阅读时光。

鼓励孩子在阅读完后,复述所看过的故事,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每天晚上坚持亲子阅读,孩子的见识便会慢慢超越同龄人,他们也会更加自信,求知欲会更强。



2

和孩子聊聊白天的事

睡前这段时间,是享受亲子时光的最佳时刻,既然白天没有时间和孩子交流,那么不妨在晚上和孩子敞开心扉吧。

很多父母和孩子谈心时习惯问下面的问题:

你今天课堂上学的怎么样?

今天老师没有批评你吧?

这次考试成绩怎么样

......

不得不说,父母对孩子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孩子能用最好的表现反馈自己。但是一味地问孩子关于成绩和课堂表现的情况,并不是一件好事。

这种做法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眼里只有成绩,只有分数,没有在乎自己的感受。

父母不妨问问孩子:

你今天有没有遇到什么开心的事情呀?

你今天有没有什么事情想和我们分享?

给我们讲一个你今天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吧?

......

用最轻松的话题打开孩子的心扉,孩子更愿意接受更喜欢和父母讨论。

父母通过这些问题,慢慢了解孩子心中的所思所想,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

渐渐地孩子也会自己愿意说出白天的不开心的事情,如此父母也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化解孩子内心的负面情绪。

再者,父母不妨也对孩子说说自己白天遇到的开心事,不一定要求孩子懂得其中的大道理,重要的是,孩子能感受到父母正面的情绪,享受与父母在一起的欢乐时光。

如此坚持下去,孩子的心态也会越来越乐观,不论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绪他都会愿意与父母分享。

3

教导孩子自理

孩子的自理能力一定要尽早养成,很多父母往往因宠爱孩子而疏忽了这方面的培养。等孩子长大了,自理能力不及他人,甚至适应不了社会,再去培养就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

在睡觉前,孩子需要刷牙,洗脸,洗澡,叠衣服,收拾玩具等等。这些看似细微的事情,却影响着孩子自理习惯的养成。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学家蒙台梭利也曾经说过,让孩子自己打理自己,能够让他们变得更加独立。

睡觉前,如果这些事情还没做,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完成:

当孩子书桌上的书本很乱时,提醒孩子收拾整齐,擦干净桌子,这是出于对学习的敬畏感;

当孩子将玩过的玩具丢的满地都是,告诉孩子自己分类整理存放,即使孩子撒娇让父母帮忙,也不要惯着孩子,并提醒他下次玩完后记得整理收纳;

当孩子的房间还是一团糟的时候,叮嘱孩子自己收拾好衣服,铺好床。

孩子参与到这些小事中,不仅是对疲惫一天的父母身体的解放,还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将会受益终生。

一个好的习惯伴人一生,会给人带来一笔财富,引你走向成功;反之坏习惯会让人走更多的弯路,无论是阅读习惯,沟通交流还是自理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是习惯的培养。

父母养成睡觉前陪孩子做这三件事的习惯,孩子将收获更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