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非常危险,请勿玩笑

前几天,一位好友发圈,戏说了她家小宝把五毛钱的硬币吞进嘴里,最终折腾了五千块才把硬币取出来,最后还戏说了她家大宝吞玻璃珠的故事。

虽然朋友吓的不轻,但我更加惊诧他们家对于小物品摆放的随意,自从有了两宝之后,我们家所有小的,圆的,滑的东西,在他们三岁以前,我们家人是尽量不摆放在他们拿得到的地方的。

朋友的案例最庆幸的就是:异物没有卡在呼吸道,如果异物造成呼吸道堵塞后果不堪设想。

(一)

成人呼吸道异物的病例,仍然屡见不鲜,更何况儿童呢,我国每年有5万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其中因气管异物堵塞引起意外窒息而死亡的儿童有近3000名。

认识呼吸道异物堵塞这件事,我们得先来谈谈呼吸道这个通道。

呼吸道包括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等。它的样子就像一棵倒挂的大树。口腔、鼻腔、咽喉就好像大树的树根。而气管呢,则是最粗的树干。气管又分为左右两个主支气管。两个主支气管再各自分叉,就像大树的枝干一样,越分越细,最后到了气体交换的地方,叫做肺泡。

而呼吸道异物最容易出现在大树的树根以及树干还有枝干比较粗的地方,比如口、鼻、咽、气管、支气管这些地方。

(二)

我朋友的两宝为什么幸运呢,因为,他们两个调皮鬼吞的硬币啊、玻璃珠啊,都是跑到另外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呢叫食管,食管就躲在气管的后面,平时喝水吃饭就是从这个管道去到我们的消化道,然后被我们身体吸收。

也许你想,那不是两个地方啊,不会跑错的。是的,的确不太容易跑错,那是因为我们的气管上面有个盖子,那个盖子叫做会厌,我们喝水吃饭的时候,这个盖子就会盖住我们的气管,不让食物跑错地方。

通常情况下,我们的食物、水啊不会迷路,但是对于儿童来说,在这几种情况下,就必须要注意呼吸道异物堵塞的发生了。

1、比如小的、圆的、滑的东西,比如坚果、果冻、橡皮糖、荔枝等,这些东西大小正好,嚼不碎,咳不出,一旦卡住,灰常危险。

花生酱、年糕、汤圆,这些又软又粘的食物如果粘在喉咙口,吐不出来又咽不下去,也是很危险的。

2、在比如不好好吃饭;吃饭时嬉戏打闹,追着孩子喂,看着动画片吃饭,孩子哭闹时拿吃的堵嘴……

这些都很容易让孩子们注意力转移,暂停吞咽这个动作,盖子(会厌)会重新打开,气管失去保护,食物进入气管,发生意外。

(三)

发生呼吸道异物堵塞会有什么症状呢?我们的气管其实是很洁癖的,它只想要气体进入,如果其他异物进入的话,气管就马上排斥,排斥的反应就是剧烈的咳嗽,直到把异物咳出来。

但如果咳不出来就出现以下这些情况:突然发作、呼吸困难、表情痛苦、不能言语、颜面青紫。

这时我们就必须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

对于1岁以下的婴儿

如果孩子能发出声音或者哭泣,尽量让孩子咳嗽。

当孩子仍有反应,但已经不能发声或哭泣时,采用拍背 + 胸部按压的方法。

1、拍背:用手托住婴儿的头部,将孩子翻转为脸部朝下,使孩子趴在我们的胳膊上,我们的胳膊放在大腿上。用右手的掌根,拍打孩子两个肩胛骨连线的中点,连续拍打 5 次,检查异物是否排出。

2、压胸:如果异物仍未排出,用右手托住孩子的头部和颈部,放在右腿上。用食指找到宝宝两乳连线中点,中指并拢后自然落在两乳中点下方。连续按压 5 次,频率为每秒 1 次。失去反应。如果孩子失去反应,就要开始心肺复苏操作。

图片来源网络


1 岁以上孩子或大人:

使用腹部冲击法

仍然观察患者如果仍能呼吸或咳嗽,鼓励患者咳嗽。

当患者仍有反应,但已经不能发声或呼吸时,采用腹部冲击法。

站到背后,施救者应站在宝宝背后,胳膊环抱宝宝胸部,让宝宝身体前倾,一只手攥成拳头,手掌心向内,放在肚脐和胸骨之间,另一只手捂在拳头上,快速向内挤压连续五次。

两种情况都必须随时观察孩子嘴里有没有东西出来,如果有东西,救护应该用手指将异物勾取出来,千万不要捅。如此反复操作,或边去医院边操作,直到异物被咳出,或到达医院。

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可以将人的肺部设想成一个气球,气管就是气球的气嘴儿,假如气嘴儿被异物堵塞,可以用手捏挤气球,气球受压时球内空气上移,从而将堵塞气嘴儿的异物冲出,这就是海姆立克冲击法的物理学原理。


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很重要,也许在某一天可以救命,但我希望我们永远不要用到,而笔者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尽量消除隐患,三岁以下儿童避免乱吃,吃饭的时候切记好好吃饭,作为家长及时起到监督作用,切勿儿戏,避免养成什么都塞嘴里的不良习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