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位宝妈亲测:孩子入园不哭闹少生病,这样做最有效

又到入园季,很多妈妈开始发愁孩子的入园问题。

陌生的小朋友,陌生的桌椅,陌生的老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久都看不见爸爸妈妈,这是每个孩子入园时都需要面对的“成长挑战”,也是孩子生活中的第一次“蜕变”。

可是这次“蜕变”,你跟宝宝准备好了吗?

我们所说的准备,其实是两种意义上的准备,一种是能力上的准备,一种是心理上的准备。

能力上的准备:就是选择好适合宝宝的幼儿园,培养好宝宝生活自理能力及听说能力,比如宝宝能够自己喝水吃饭,独立大小便,穿脱衣服,能够听懂大人的指令,清楚表达自己的需求。

心理上的准备:是指妈妈和孩子是否已经准备好面对分离焦虑,以及父母是否能处理好自己的焦虑情绪,不把焦虑传染给孩子。

“到时候就习惯了”,真的能习惯吗?

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所曾经针对入园1517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收集相关信息,统计结果显示:

对孩子而言,即便是去过100次的地方,若是要和爸爸妈妈分开,分离焦虑总是难以避免。

分离焦虑必须经由分离才能解决,但如何对待孩子因为分离产生的情绪十分重要。

幼儿长时期的恐惧不安、沉默忧虑会严重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阻碍良好性格的形成。因为帮助孩子简短适应期,让孩子较快地稳定情绪,愉快地上幼儿园时非常重要的。

而明显高需求的宝宝的入园适应期普遍会更长。

宝宝有“适应期”,家长也有“适应期”

宝宝要上幼儿园了,妈妈的心也揪起来了:总担心宝宝的心理承受不了。恰恰被妈妈们忽略的,却是她们自己的心理:妈妈们同样也要面临着入园的分离焦虑 。

总担心老师照顾不周,担心孩子没人管,自己心太软——怕影响孩子情绪,怕孩子受委屈,担心孩子在幼儿园不适应。

家长的“适应期”一旦过长,就会在家中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不加以区分,就使孩子的不良情绪受到助长,反而使孩子适应得更慢。

还记得《妈妈是超人》第二季中饱受诟病的妈妈马雅舒吗?这个对孩子过度保护的妈妈在送女儿米雅去幼儿园时做了一个很典型的反面案例。

当女儿米雅到了不得不上幼儿园的年纪,马雅舒夫妻俩才意识到了问题:孩子被溺爱坏了,根本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为了安抚女儿米雅的不安情绪,马雅舒夫妻俩请育儿专家和幼儿园的老师给米雅做了一个入园测试,当测试开始后,房间里只剩下了老师和米雅,米雅显得非常的害怕,继而大声哭闹起来要出去找妈妈,马雅舒不顾劝阻冲了进去,测试失败。

之后米雅爆发了一系列不适应幼儿园的问题,老师很明确地告诉马雅舒夫妇:你们有两周的时间训练孩子自己上厕所和吃饭,如果到时间她还不会,可能就要被退学。

那么马雅舒在女儿入园这一问题上,究竟都犯了哪些错?

1

送孩子上幼儿园,孩子哭,她哭得比孩子还伤心。

2

跟孩子分离时,她的焦虑和不舍全都摆在脸上,比孩子还严重。

3

没有给孩子做好入园准备,没有安抚孩子的分离焦虑。

4

没有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导致孩子在幼儿园不会上厕所尿了裤子,不会吃饭需要老师喂,自己从来没有穿过衣服。不反省自己事事包办,而心疼孩子的无助。

5

当爸爸想要训练孩子独立时,她强势反对。而自己很容易对孩子妥协,无法贯彻自己的态度。

入园过程一定这么艰难吗?当然不是

让孩子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平缓度过入园的分离焦虑期,说到底,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好充分的“入园准备”,其中就包括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

只有前期的入园准备做的好,孩子的自主能力强,相应入园的问题就会减少。孩子可以自己吃饭,如厕,穿脱衣服,午睡,能够听懂老师的指令,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能够坦然面对跟家人的分离,自然就会很快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快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所以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做好充分的入园适应训练是非常有效且必要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