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孝顺是让父母坐享清福?最大的孝顺是让父母“忙到飞起”

萧伯纳曾说“真正的闲暇,是为所欲为的自由,可不是一事不做,无聊偷懒。”

有些人觉得孝顺父母就是要让他们多休息,“坐享清福”,于是啥事也不让父母干;

有些人觉得孝顺父母就是让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于是从不和父母谈自己工作和生活上的事。

殊不知,啥事不做,啥事不知是父母最大的心病:

似乎孩子一夜之间长大了,自己不被需要了;

好像自己老了,没有“用武之地”了。

《劝报亲恩篇》有句话: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其实,孝顺父母不是让他们悠闲到无事可做,清净到啥事不听,而是知父母所想,思父母所思,投父母所好,让父母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01 兴趣爱好是父母晚年生活的甜味剂

罗素曾说“幸福的秘诀是让你的兴趣尽量的扩大,让你对人对物的反应,尽量地倾向于友善。”

发展兴趣爱好,可以让父母的情感有处宣泄,心灵得到慰藉。

可以让父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我大伯就对书法很有兴趣,今年70岁了,仍坚持每天学习。

早上总要花一两个小时练字,晚上则是听诗词解说的课程,找创作灵感。

周末偶尔还会拜访当地的书法家,请他们指导、给出意见。

这种状态真好。

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可以默默下功夫,为之倾尽全力;

有一件喜欢的事情,为生活增添乐趣,不怕无聊来袭。

“老有所为,余热生辉。这对老人而言不仅是幸福,而且是一种锻炼。”

年轻人有自己的兴趣,老年人更要有自己的爱好。

村上春树的晚年生活因写作和跑步而充实;

苏珊大妈因喜爱唱歌而红遍全球;

法国第一夫人布丽吉特因喜爱户外单车而维持好心态,好面貌。

兴趣爱好是小时候在心里埋下的种子,它历经岁月的洗涤,依然渴望生根发芽。

有了兴趣爱好,老年人才有了精神寄托,才有了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才能满怀对生活的热情,细细品味晚年生活的甜。


02 无事可忙,是父母最大的忧伤

邻居吴阿姨最近变得沉默寡言。

老伴走了,儿孙们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原本和老伴一起喝茶看新闻的幸福生活,突然变成了孤零零的独自在家。

没有人可以说话聊天,也没有其他事情可做,吴阿姨每天就是对着老伴的遗照自说自话,暗自伤感流泪……

“老酒最香,老伴最熟,夕阳无限好,越老越难分。”

吴阿姨失去老伴的痛,无人可解,无药可医。

需要依赖时间治疗,更要靠“忙”来治愈。


就像我国著名作家和翻译家杨绛先生。

在女儿和丈夫相继去世后,她化悲痛为力量,将余生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中,相继出版了《我们仨》《坐在人生的边上》等著作,直到104岁还在坚持创作。

将对亲人的思念寄托于文学创作中,写下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来纪念美好的曾经;

再努力挖掘生活的美,用源源不断的创作塞满时间的缝隙,让悲伤无处可钻。

“忙碌的人没有掉眼泪的时间。”

年轻人的矫情和焦虑需要“忙”来治愈,老年人的思念和悲伤更需要“忙”来寄托。

你看那广场上欢快跳动的阿姨们充满着朝气;

你看那舞台中央高声吟唱的叔叔们多有活力;

你看那跑道上汗如雨下的阿爷多么强劲;

你看那地铁站里为乘客指引方向的志愿者奶奶多有魅力。

有事可忙,忙得“团团转”,父母才能打发心中的无聊,寄托自己的情感;

才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施展十八般武艺,实现余生价值。


03 最大的孝顺是帮父母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让父母“忙到飞起”

歌德曾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在我看来,孝顺不是让父母坐享清福,而是帮父母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让父母“忙到飞起”。

在忙而充实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乐趣,为自己好好活一把。

一是帮父母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喜欢看新闻?那可以试试每天把新闻摘抄下来,并形成自己的见解,把自己对新闻的感悟或者看法写下来。

会缝缝补补?那是不是喜欢各种编织?或是会各种针法?

小时候的作文总是被老师表扬?那是不是还有兴趣看看杂志或电视剧,再写写读后感?

最爱给儿孙做吃的?那是不是有兴趣学学甜点、其他菜系或者西餐的做法,给我们做更多好吃的?……

无论是父母经常做的事情还是他们擅长做的事情,又或是父母小时候的梦想,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到关于父母兴趣爱好的蛛丝马迹,从而帮他们确定自己想要发展的方向。

二是借助互联网新科技,开拓父母视野。

之前很火的一句话:“时代抛弃你,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借助互联网新科技来帮父母发展兴趣爱好,不仅能事半功倍,让父母的生活变得更有趣;还能让父母了解新事物,开拓眼界,跟上新时代的步伐。

如果父母喜欢写新闻感悟或者读后感,那么我们可以教他们发布头条号或者公众号,让其他人的支持和点赞成为父母前进的动力;

如果父母喜欢唱歌,那么我们可以为他们下载一些唱歌的软件或者APP,帮助他们营造更专业的K歌环境;

如果父母喜欢烹饪,则可以帮他们关注一些美食分享的微博或者公众号,让他们了解到更多的美食做法。说不定,我们还能大饱口福……

三是帮父母做好时间规划,让爸妈无“后顾之忧”。

有些父母迟迟不敢跨出第一步,是觉得搞了自己的小兴趣,就容易落下家务活,无法兼顾“家庭”和“爱好”。

其实,只要做好时间规划,“爱好”和“家庭”可以两不误。

1.帮父母列出每天的活动清单:哪个时间段做哪件事,详细的规划能让父母更有条理

2.分清优先级:优先做父母认为重要的事情,再慢慢做次要的事情

3.适当帮父母分担家务:让父母知道我们有义务也确实有能力自己“带孩子,做家务”,将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让他们可以安心搞自己的小兴趣、小爱好。

“顺父母言情,呼为大孝。”

为人子女,要赡养父母,关爱父母,孝敬父母,更要知父母心中所想,思父母所思。

最大的孝顺,不是让父母啥事不做,啥事不知,陷入自我怀疑和否定的窠臼中;

而是明父母所好,帮父母发展心中兴趣,让父母有事可忙,“忙到飞起”。


娃娃爱葫芦:自由撰稿人,爱运动,爱文字,吃货一枚。梦想是和家人过上理想生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