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家长可能都不清楚,一个受到“尊重”的孩子到底会有多优秀

文 | 朗朗育儿课堂(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中西教育的差异与中国教育发展趋势,一直是人们谈论的话题。中式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和基础的培养,而西式教育注重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塑造。

中西方的教育理念一直饱受争议。近年来中式教育尤其基础教育在教育垂直领域的优势逐渐体现,但是我们也接纳西式的教育,不可否认对待孩子,要讲究适当的方法。

丽丽是一位单亲妈妈,带这个孩子。在她与美国的男朋友陷入爱河之后,再次步入婚姻的殿堂。但是结了婚之后,丽丽对于这个外国老公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大认同。

我国实行的是以教育为本,而西方的教育则是去培养孩子的兴趣,发现孩子的有点,不束缚孩子的天性。丽丽发现,虽然女儿最近的成绩有明显的下降,但是女儿的脸上好像多了笑容,这在之前是从未出现过的。渐渐的,丽丽也开始反思自己。究竟是该培养一个优等生,还是拥有一个被欢乐围绕的女儿。


一、为什么“尊重”总被家长忽视?

①文化传统

对于孩子的教育,中国人一直秉承着“棍棒底下出孝子”。中国人注重孝道,从小的教育是孩子不允许顶嘴、更不能够忤逆父母。不然就是不孝,所以潜意识里还是认为孩子必须听从父母的教诲。

②忙于生计

在社会竞争与日俱增的当下,父母在为生活所奔波。认为要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生活及教育水准。往往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教育。认为这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

③认为孩子还小

家长会认为,现阶段孩子还小。也没有自尊心这一说,没有去理会孩子的内心感受。

孩子的发言也需要尊重

尊重孩子,就是让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开诚布公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此时孩子是渴望自己的想法得到父母的认可,接受自己的观点。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忤逆”,而是在表达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


二、确实家长的“尊重”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有些家长在孩子犯了错之后,不管所以然,先把孩子职责一番。明明的妈妈有次在他犯了错,老师叫家长到学校的时候,妈妈一看到明明当众对他一顿骂“你怎么回事,天天犯错,老师天天叫我来学校,可真给我丢人。”明明听罢,流下了眼泪,跑出办公室。妈妈还在背后指责“说你两句就生气,还不爱听。”

不受父母尊重的孩子,往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①孩子没有选择权

许多父母都喜欢替孩子做主,没有正确地去了解孩子的喜好,擅自为孩子作决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没有主见,遇事不会想着去解决,而是逃避。

②孩子产生自卑

当父母因为一点小事,就对孩子百般责骂,特别是在有外人在场的情况下。长久以往,孩子就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觉得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这对于孩子的自信心是严重的打击。

③孩子更容易出现叛逆心理

不尊重孩子,长久以往,孩子口服心不服。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处于叛逆期,特别容易爆发,严重影响亲子关系。


三、中西教育的差异告诉我们“尊重孩子”有这些好处

相较于中方教育,西方国家的父母更懂得“尊重孩子”。

①西方家长更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教育,注重的是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

②西方家长相信具有反省能力和教育能力。会让孩子学会独立,从劳动中获得快乐,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孩子能做的,就放手让孩子自己做,这也是地孩子的尊重。

③西方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他们会刻意跟孩子进行情感上 沟通,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有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在父母那里感受到了足够的爱和接纳,孩子的情感就会变得更稳定也更自信,这让孩子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能够比较容易地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信任。也能够很好地去面对挫折、批评和他人的不良情绪,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尤为重要的,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做到“尊重”孩子的家长,应该做到这4点

①不当着外人在场谈论孩子的缺点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尊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增强。此时,如果在外人面前谈论孩子的缺点,孩子会觉得不受尊重。孩子也有羞耻感和自尊心,在家长看来,他们只是孩子,说出来无伤大雅,但其实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非常大的。

②了解孩子犯错的原因,加以开导

当孩子和他人有摩擦时,有些家长部分青红皂白先指责孩子一番,更有甚者,直接动手教育孩子。有些时候,孩子是有道理的,但家长的行为让孩子受到伤害,心理的伤害远比身体受的伤害更大。

③让孩子有话语权

孩子也是家庭的一份子,当孩子提出好的想法或者建议,家长应学会聆听孩子的想法,觉得有道理要加以采纳;觉得孩子说的缺乏考虑,要加以指出,不能随意敷衍了事“你还小,懂什么?”让孩子也有参与感。


④适当表扬孩子

当孩子做了好事,或者取得了好成绩;还是在做事情上有了提升,要对孩子做出表扬及赞同。当别人在夸奖自家孩子的时候,不可过谦,“哪里哪里,这都是孩子应该做的”。要及时对孩子进行肯定。

五、

家庭成员间也需要互相尊重

国外有句的谚语,“Happy wife happy life”。翻译过来就是“妻子开心,生活舒心”。

著名的脑神经科学家梅迪纳解释说:“在美国,家庭情绪的稳定性就是对学业成就的最佳预测指标。家庭情绪的稳定性大部分可被妻子的情绪所影响。”


婚姻问题专家著名的爱默生博士,在30多年婚姻咨询工作中,发现了经营家庭和婚姻的真谛就是——爱与尊重

而且如果一个丈夫不爱妻子,他的妻子就不会尊重他,反之,如果一个妻子不尊重丈夫,丈夫就不会爱妻子,于是婚姻就会陷入这样一个“疯狂怪圈”,而一个不稳定的婚姻总是会造成孩子的不幸,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精神上。

孩子是父母的缩影。纪伯伦说,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孩子是他们自己,他们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才能够正确地引导孩子,对孩子人格的形成,今后的发展才是最好的。真正明智的父母,不仅在学习生活上教育孩子,更会去照顾孩子的内心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去成为他们想要的模样。


朗朗育儿课堂提醒大家,学会尊重孩子的前提,父母应当学会如何去尊重他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大家对于尊重孩子是否有其他建议,欢迎在评论区内留下您的观点,大家相互讨论!

这里是朗朗育儿课堂。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多更多的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