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停下"中国式逗娃",你的玩笑,正在毁掉我们的孩子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最近,我带着孩子去参加朋友女儿的生日会。在生日会上,朋友的女儿穿着好看的公主裙,好多叔叔阿姨都特意走到孩子身边,祝贺孩子又长大了一岁。朋友女儿听到叔叔阿姨的话后,也是一脸笑意。

突然,有一个阿姨对朋友女儿说:"我听说你妈妈准备生第二个孩子,你会同意吗?"

朋友女儿落落大方地说:"我当然同意啦,我也想要有一个弟弟或者妹妹呢!"

似乎没有得到阿姨想要的答案,阿姨一脸难过地说:"难道你就不怕你有了弟弟妹妹之后,爸爸妈妈就不理你了吗?"

朋友女儿听到这句话之后,脸色立即就暗了下来。阿姨看到了自己满意的画面,她又接着说:"你有了弟弟妹妹后,你的爸爸妈妈呀,就会把心思都放在你的弟弟妹妹上,他们再也不爱你了,你下次过生日的时候,再也没有人帮你举行生日会喽!"

听到这话,朋友女儿的眼泪立即流了下来。

而那个阿姨终于得到了她想要的结果,便哈哈大笑起来。周围的叔叔阿姨也跟着哈哈大笑,并对朋友说:"你家女儿可真逗!"

朋友也没有太把那个阿姨的话放在心上,也跟着客人哈哈大笑。只是,我家孩子悄悄地拉着我的衣服说:"她好可怜啊!"然后,孩子用用着一种同情的目光看着朋友家女儿。

在场的大人都是乐呵呵的,而孩子的表情却是一脸凝重。我却笑不出来,这就是"中国式逗娃"啊!大人们通过"中国式逗娃"来寻求欢乐,但是它对于孩子却是一个阴影。

那么,大人们有哪些常见的"中国式逗娃"的行为?"中国式逗娃"对孩子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最重要的是,父母应该怎么面对"中国式逗娃"?

一、大人有哪些常见的"中国式逗娃"的方式?

说起"中国式逗娃",父母可能不以为然,然而这对孩子来说,却是噩梦!大人们把"逗娃"当成一种乐趣,这就相当于他们把孩子当成了一个玩物,一个玩具,一个可以随意取笑的对象。可悲的是,大人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

那么,大人有哪些常见的"中国式逗娃"的方式呢?

1、 使用言语逗娃

有些大人一见到孩子就喜欢说一些不好的话语,比如比较常见的是:"你的爸爸妈妈有了弟弟妹妹之后,就再也不要你喽!"或者,"你其实是爸爸妈妈捡来的,嗯,而且还是从垃圾桶旁捡来的!"

还有一些类似的,"你再吵,爸爸妈妈就不要你了!"当孩子考试考差了,父母说:"你下次再考这么差,我就把你送回乡下!"总之,父母或者大人可以利用各种言语,在任何场合对孩子进行恐吓。

然而,这些大人却永远都不能体会孩子的心情。

2、 做一些孩子不喜欢的动作

有些大人到了孩子家里做客,看到孩子便兴奋地说:"哇,我看到你真是太高兴了,赶紧过来给叔叔阿姨阿姨亲一个!"说完,他们也顾不上孩子到底是同意与否,就直接一把地把孩子拉过来,然后亲了上去。

大人会觉得这是和孩子亲近的表现,事实上,这也只是大人自以为亲近的表现而已,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人的虚荣心,因为孩子不会反抗。就算反抗了,孩子也"打"不过大人。

还有一些摸孩子的身体,比如涅孩子的脸蛋,扯孩子的耳朵,将孩子举高高,或者抱着孩子转圈圈等等行为,都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

3、 捉弄孩子的情绪

还有些不懂事的大人,喜欢对孩子开这样的玩笑:"你看那个小女孩是不是特别好看呀!你要不要上去拉她的手,然后再亲她一口呢?"孩子没说话,也不敢上去拉人家女孩子的手,亲人家女孩子的脸。

这时,大人就取笑孩子的行为:"你是不是害羞呀?是不是担心人家拒绝你呀!"然后又开始哈哈大笑。看到孩子不好的脸色,笑得更欢快了。

因为,对于大人来说,他想要玩弄孩子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而孩子是什么样的心情,则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二、"中国式逗娃"对孩子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大人们可能会觉得奇怪,不就是逗一下孩子嘛,还能对孩子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是的,这对于大人来说,是大人认知的一个盲区!

那么,大人们不以为意的"中国式逗娃"会对孩子产生哪些不好的影响呢?

1、 孩子会没有安全感

当一个大人对孩子说:"你妈生了二胎之后,就不会再爱你了!"也许大人觉得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但是,孩子却很容易把它当成真实的话。他会想:"爸爸妈妈是真的不爱我了吗?我要怎么办啊?"

很多大人的玩笑话,会造成孩子安全感缺失。孩子还小的时候,他的认知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会把父母当成他的全部。一旦孩子认为他最值得信赖的人,都抛下他了,孩子就会陷入一种恐慌以及提心吊胆的状态。

2、 与父母产生隔阂

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新闻:一对父母对孩子开这样的玩笑:"妈妈有了孩子,以后妈妈就把全部心思放在你的弟弟妹妹身上,就不再管你了!"结果,孩子把这句话当真了,然后,在父母生下妹妹之后,那个孩子就把他的妹妹从高楼扔下去。

这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但是,要怪也是怪那对父母当初给孩子做了错误的引导吧!

很多话,父母不把它放在心上,但是那些话,却犹如一根根刺,深深地扎进了孩子的心里。等到某一天,孩子把拿一根根刺拔出来,再扎回父母的心里。

3、 造成孩子的性格扭曲

父母的行为,都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很多时候,大人的话语与行为会给孩子造成焦虑感与紧张感。面对大人这样的一个"庞然大物",孩子根本是"手无缚鸡之力",很多不好的情绪,孩子只能憋在心里。

大人不会理解他的心情,父母也觉得这不过就是一个玩笑,没有人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孩子的负面情绪无法发泄。长期下去,会对孩子的心理以及性格产生不好的影响。

三、父母应该怎么面对"中国式逗娃"?

读了上文,父母应该能够知道自己不经意间的玩笑,可能深深地伤害了孩子的心。如果父母能有这样的觉悟,那么孩子的痛苦也就相当于减轻了一半。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样面的"中国式逗娃"呢?

1、 不要问孩子

父母自己,还有别的大人都不要问孩子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比如孩子做选择,或者假装询问问题并让孩子解决问题。

比较著名的一个"中国式逗娃",父母问孩子:"你到底是爱爸爸多一点呢,还是爱妈妈多一点呢?"孩子老老实实回答:"爸爸妈妈我都爱!"父母不死心,追着孩子问:"不行,你一定要做一个选择!"结果,孩子就陷入了一种无止境纠结的态度。

为了避免孩子产生不好的情绪,父母最好不要问一些奇怪的问题。

2、 不要骗孩子

父母不要为了自个儿开心,就对孩子说一些谎话,比如,"你是爸爸妈妈捡来的"、"爸爸妈妈不要你了"、"爸爸妈妈不爱你了"等等谎话。

父母说这些谎话,只会拉远自己与孩子之间的距离。父母还有其他大人骗孩子,不如多多和孩子说一些与"我爱你"类似的、表达爱意的话。这样做,才会更加拉近亲自之间的距离。

3、 不要吓孩子

孩子可能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父母一生气,可能会说一些很严重的话语来吓孩子,以此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当父母说出一些吓人的话时,孩子的脸色会变得恐慌,然后表现地很害怕还有紧张,父母看到这样孩子的表现,觉得自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然而,这份惊吓可能会跟随孩子一生!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没有必要用恐吓来制止孩子不良的行为。因为,这样做不只是停止了孩子表面的行为,也给他的心里造成了阴影。

不仅仅是父母自身要停下"中国式逗娃"的行为,父母也不能让其他大人对孩子进行"中国式逗娃"的行为。因为对于大人来说,搞笑只是一时的;而对于孩子来说,阴影却是一生的!

我是鲸鱼妈妈,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