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付出越多,孩子越聪明

从小到大,我们只听到世间歌颂母爱的伟大,却很少有人发现被母爱光环遮住光芒的父爱的深沉。基本上中国家庭中的主要管教者都是妈妈,但父亲对孩子的教养比之妈妈可能会对孩子以后的人生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单亲家庭除了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影响外,如果失去了父母一方的抚养,也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

但很多完整的家庭却也没有利用好这个优势,让孩子的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

在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观念,使父亲的角色在孩子成长中的地位常常被忽视,很多家庭只有父母中的一方对孩子进行教育工作,而往往担起这份教育责任的是母亲这个角色。再加上中国式父爱的含蓄,孩子的性格几乎单一地受到母亲的影响。

如果是女孩子,那么负面影响还不会那么明显。但如果是男孩子,父亲忽略对他在成长过程中的陪伴和父爱的付出,会使孩子的人格中缺乏男性特有的一些性格特点,比如“阳刚”。

而母亲的爱带有女性一贯的特色,绵软而柔和,性格若只受母亲影响的男孩给人的感觉多是“阴柔”大于“阳刚”,缺乏男子气概。

“男子气概”危机的原因

中国正面临“男子气概”的危机,这就不得不说到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每家每户由于唯恐失去这唯一的孩子,所以全家人都对他极尽宠溺,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更是一点危险都不会让他靠近,被家庭过度保护的男孩子因此逐渐失去阳刚之色,更有甚者还染上了“小皇帝”的病。

“男子气概”危机的原因还可归结于中国学校里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这一普遍现象,女教师数量远多于男教师,让男孩子从小在学校里找不到男性榜样。中国的学校又是一个强调纪律性和服从性的地方,男孩子身上一些张扬的个性也容易被磨灭。

一些中国媒体甚至认为:中国文化近年来受到日韩文化侵蚀比较严重,具有阴柔气质的韩国和日本男演员和歌手在中国的流行,也是使中国年轻一代男性失去阳刚之气的原因之一。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沉稳含蓄,但是在如今男生缺乏男子气概的情况下,父亲在爱的表达上不能再像以往一样含蓄,应该更强烈地让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感受到。在爸爸与孩子的相处中,有很多品格特质是孩子与妈妈相处时无法激发出来的,比如:

妈妈更倾向于平和安定的环境,而爸爸会带着孩子去未知的地方冒险,在冒险中能激发出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有探索精神。

妈妈看到孩子受伤,即使只是一点点的皮肉伤也可能会很在意,而爸爸就不会大惊小怪,反而能够从小就教会孩子坚强勇敢。

一个家庭中如果爸爸表现出对妈妈的尊重和关爱,那么男孩子从小就会懂得尊重和爱护女性,长大以后自然而然会成为一个绅士。

父亲的陪伴和父爱的付出对孩子的意义重大,很多父亲因为忙于事业,将家庭和孩子全部交给母亲,轻视了父亲这个角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要性。那么从今天开始,各位父亲要抽出更多的时间给孩子,让女孩在爸爸的爱与陪伴中变成幸福的小公主,让男孩在爸爸的爱与陪伴中变成坚强的男子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