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生活可能过得不幸福的老人,大多都是这几种类型

无论是社会新闻中还是生活了,相信大家都看到过有儿有女却晚年凄惨的老人,按理说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担起抚养父母的义务,那么为何还有少数的老人过得如此可怜呢?在很大程度上,人们的生活是由自己决定的,换句话说,有因才有果。

如果大家不希望自己的晚年过得不幸福,那么就不要做那种最失败的父母。

1、没有尽过教养义务

现在早就不是给口饭就能养大孩子的时代了,人们常说教养之恩比生育之恩大,因此那种只负责生孩子,但是从没有尽过教育义务的父母是不可能与孩子产生深厚的亲子情的。

很多家长把应当教育孩子、陪伴孩子的时间花在麻将、游戏等方面,只顾着自己年轻的时候开心,丝毫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年老的时候又希望孩子在物质和精神上完全不亏待自己,这样是不太可能的。

2、粗暴

仍然有不少父母把孩子当作所有物,当作出气筒,把自己的负面情绪撒在孩子身上,在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有的人继承父母的暴脾气,当父母年老体弱时成为施暴者;有的人更加成熟懂事,明白原生家庭带给自己太多不幸,因此想靠自己的努力,远离父母,过更好的生活,待父母年老时,恐怕也难以见到子女一面了。

3、自己也不孝敬老人

中国有个小故事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说的是从前某个贫穷村庄,因天灾无法收获粮食,因此很多人把家里老人送到山崖下等他自生自灭,以此减轻家里负担,有对夫妇也是如此,他们用绳子把老人放下山崖后,正准备丢掉绳子,夫妇的孩子就说:“别扔,以后你们老了,我还要用来放你们下山崖的”。夫妇二人听到这话,就紧忙把老人接回了家。

家长们也别忘了,你们所有的行为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榜样,他们会模仿,呢们的道德底线,也会成为孩子的道德底线,如果自己没有孝敬老人,今后大概率也不会被孩子孝敬。

这几种父母就是典型的失败父母,在最应当教导孩子的时候缺席或是给了错误示范,其留下的影响也会深埋在孩子心中,在父母尚且年轻的时候,或许不会察觉到危机,然而当自己也成为了需要别人照顾和帮助的老人时,才会发现曾经犯下的错误,给其他人留下的伤疤并不会消弭,而是成为自己痛苦的根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