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730分,原生态的家庭教育观念,你做到了,孩子也会是学霸

高考的成功还是失败,都以孩子的分数为唯一参照物。高分意味着孩子聪明、听话。低分意味着孩子愚笨、叛逆。除去孩子天性的聪颖度是重要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原生态的家庭教育观念。好孩子,不是天生的,是出来的。如何教、何时教、谁来教,这三个问题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孩子不是今天希望他能考高分就能考高分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的引领,让他养成正确的认知观念和情绪。而且教育观念的黄金时间是从童年、甚至幼年的时候就开始了,这个一直持续到青少年时代,不断地沟通,才能培养成一个我们希望看到的“好孩子”。

01、爸爸,陪我下棋,行吗? 我累得很,自己玩手机去

同事小刘家的小孩特别喜欢玩手机,按照同事的说法,孩子和手机关系比和他的关系都亲密。每次为了不给玩手机,就是撒泼打滚眼泪鼻涕。小刘也很苦恼,有的时候没办法了,给孩子玩一玩,但是孩子就要求再多玩会儿,仿佛欲望一直不能满足一样。关于这个我们聊了聊,以下是部分对话内容:


:现在小孩儿喜欢玩手机是通病,我们家的这个也是,并例外。

:那你有没有想过他为什么喜欢玩手机?

:因为手机上面好玩呗,里面有游戏,有动画片。

:那孩子以前小的时候很粘你的时候,你有抽出时间好好陪他玩过吗?

:很少,一天上班回去那么累,哪里有那个精神啊。一般都是让他自己玩。

:好,那么你现在知道了,把他推给手机的人,不是他自己,而是你。

:可是我的确有的时候很累啊,再说也没那么多时间啊。

:那你有没有陪他只玩5分钟呢,这个时间应该有吧。我相信孩子会觉得这5分钟的陪伴而产生幸福感的。但是你更多的是拒绝了,他会觉得自己要求了错的事情,而不再要求你。

:有这么严重吗?我只是当他还是个孩子啊,哪有那么多心思。

:那你是如何看他玩手机不能控制时间这件事情?

:说到这个就来气,怎么也管不住。有一次被我打了一顿,效果也不怎么好。

:那我问你,你有没有睡觉前拿着手机不停地玩,直到深夜还不睡觉的习惯?

:这个我经常这样,但是我那不是消磨一下睡前的时间吗?

:你是成年人,都管不住自己玩手机的欲望,你还怎么去要求孩子呢。再说了,你都有大把的时间去刷屏,而不是陪孩子,又如何要求孩子按照你说的,说放下就放下呢?


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而不是立刻就能变成我们心目中想象的样子。那么,这个过程,需要的是陪伴,是教导。在陪伴中,孩子获得到爱,认可了爱,养成了良好的认知。

02、我说,你能不能快点儿吃饭,我还要出去,别成天墨迹

儿子之前吃饭的时候喜欢看电视里面的动画片,每次吃饭都不能关电话,一边吃一边看。为这个事情,老婆没少和儿子急眼。可是各种的针对和数落,都没用,一到吃饭就想要看电视,不给看就哭闹。终于有一天,爆发了大战,儿子哭红了双眼。我觉得有必要来次家庭的谈话了。下面是部分对话内容:


:我知道孩子不听话,你心里很火大。但是发火也解决不了问题啊。

:那能怎么办,你看看现在他都这个样子,以后那上学怎么办?

:我明白你的情绪,不过让你生气的不是他不听话这件事,而是你内心里担心他以后会更不听话,去了学校会有更叛逆的事情,不听老师的话等等。

:是的啊。那你说,怎么办?骂,你拦着。不骂,我担心以后。

:我来和他讲这个事情,但是需要你的配合。

:我怎么配合?

:从今天开始,以后咱们家吃饭的时间,不允许开电视,也不允许玩手机,包括你我。

:我又不是天天玩。难不成我还做了反面教材?

:或许你说的对,但是在孩子眼中,他觉得你能看手机,他就能看电视。

:好吧,以后吃饭的时候,我不拿手机。

:洋洋,你为什么喜欢吃饭的时间看电视呢?

:因为好看啊,再说,妈妈也一直在玩手机啊。我为什么不能看电视?

:那如果妈妈以后吃饭的时间不玩手机了呢,你能不能做到不看电视呢?

:可是那样吃饭多无聊啊。

:那你觉得妈妈给你做的红烧肉,好不好吃呢?

:当然好吃了,我一直都喜欢吃妈妈做的菜,可香了。

:那如果让你选择,是吃妈妈做的菜,还是看电视,你选择哪个?

:那我还是选择吃菜吧,看电视可以等吃完饭再看,可以吗?

:当然可以了,我们要养成一个习惯,做什么事情,只能同时做一件。

:我知道了,吃饭的时候只能吃饭,看电视的时候只能看电视。

:啊,你太聪明了,一下子就明白了。爸爸小的时候就没有你聪明。

:哈哈,爸爸你也很聪明。

:那么,我们来约定一下,如果你以后吃饭都能做到不看电视,那么爸爸就答应给你买你特别想要的那个高达战士,你能不能做到?

:当然可以,我一定会做到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关乎到以后孩子行为处事的方式。如果说,父母是个讲道理、言出必行、懂得感恩的人,那么孩子也会学习父母的模样,把自己变成和父母一样的人。因为在孩子眼中,父母就是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是自己认为很厉害的人。

03、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么简单的题目还做错,能不能用点心?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恐怕这是很多家庭父母在面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感受,这种模式在不断地上演在每次的写作业的时间。隔壁邻居也是这样,每天都在上演着同一幕。儿子上初中了,女儿上小学了,经常听到孩子妈妈在跟孩子们发火。有一天,两家的孩子在一起玩,邻居看到我儿子很听我的话,就和我聊起来教育孩子方面的事情。下面是部分对话内容:


:我觉得陪孩子写作业真的是一件虐心的事。我也不想发火,但是孩子太不听话。

:我想问下,上次孩子写作业让你发火的原因是什么?

:每次一样,每天的作业都写不好,经常错。明明那个题目不复杂啊。

:嗯,那我问一下,你在他这个年龄段,是不是学习特别好?

:嘿,这个不怕你笑话,我那个时候学习不咋地。

:既然,你也有学习困难的时候,为什么当他在这个年龄段时,你就得让他必须做到一个学习非常好的孩子呢?

:那我还不是希望他能进步点,将来不被别的孩子下去啊。

:那你觉得如果孩子今天作业没写好,是不是意味着将来一定就是个没用的人?

:那倒也不是,只是希望他成才,能走在别人前面。

:我觉得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孩子的,你担心他将来学习不好,就会只能做社会的底层人员。一个是你的,你觉得孩子学习不好了,被别人比下去了,你会丢脸

:是的,的确很多时候是这样认为的。

:所以说,让你生气的不是孩子,而是你自己有了错误的认知,从而不能很好地管理你的负面情绪,从而导致看到孩子一点的不好,就想要发火。没有谁规定,读书不好的孩子的未来就一定是苦涩的,很多成功案例,关键还是要看孩子是否有良好的认知理念。而你对于自己的未来感受,也是出于对自己孩子的不信任而担心啊。

:是的。看来我以后还是得注意自己的情绪管控。

:对啊,因为你发火也不能解决他学习不好的问题啊。你站在门口不要出声,我来和孩子谈谈。你听听看孩子怎么说。

:小军,你觉得每天的作业特别难吗?

:是的,叔叔。每天写作业,我也想写好,但是那些知识点太难了。

:那你上课有认真听讲吗?

:基本我都认真听讲的。只是很多时候,我跟不上老师讲课的内容。

:那你为什么不去问老师呢?或者你可以头一天提前让爸爸妈妈帮你预习啊

:我不敢去问老师,怕他觉得我很笨。爸爸妈妈也很忙,每天写完作业都比较晚了。

:你不笨啊。学生请教老师,是一件很正确的事情啊。你不去请教老师,学习成绩不好,老师才会觉得你不上进啊。如果你每天能够作业写快一点,是不是就有时间请爸爸妈妈帮你预习功课了呢?

:我知道了,那我以后有不懂的,我去问问老师。明天晚上回来,我也会第一时间开始写作业的。而不是回来先看会儿电视。

:对啊,这样就对了。你可以早早地写好作业,做好功课。然后再看会儿电视,我想爸爸妈妈也是许可的。我会和你爸爸妈妈谈一谈帮你预习的事情,你只要专心做好功课就好了。


当学习压力大的时候,孩子最需要的,不是承担父母的怒火,也不是指责,而是陪伴和鼓励。帮孩子一起分析,为什么学习成绩会提不起来。是孩子真的没有用功,还是孩子学习方法不对。如果的确孩子需要一个课外辅导老师,那么就给孩子多一个学习的渠道,帮孩子尽快赶上进度来。同时,孩子成绩有提高的时候,父母第一时间要做的事情就是认可、表扬孩子,让孩子从内心深处加强自信心,从而有更强的意志力面对学习难的问题。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经过研究,曾经提出来过个人一生的8阶段心理发展路线,从婴儿出生一直到老年的心理认知、预防避免的误区。这里只讲解会影响到孩子负面认知的不分,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

婴儿期(0-1岁):会受到影响的是成年人中的信任认知,培养希望品质,远离恐惧

婴儿期(1-3岁):会受到影响的是成年人中的羞怯认知,培养意志力品质,远离自我怀疑

幼儿期(3-6岁):会受到影响的是成年人中的内疚认知,培养目标品质,远离无价值感

童年期(6-12岁):会受到影响的是成年人中的自卑认知,培养能力品质,远离无能感

少年期(12-18岁):会受到影响的是成年人中的混乱认知,培养忠诚品质,远离不确定感

所以,在不同的阶段,父母的态度,会直接影响着孩子性格养成的方向和重点。只有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做出正确的引导,孩子才会表现出足够的优秀。

如果您认同我文中的观点,欢迎转发、评论、点赞。喜欢我文章的朋友,欢迎点击关注。我是木林,喜欢心理学。经常会写关于个人心理自我成长分析的文章,与大家一起探讨。愿我们都能有一颗从容的心,面对未来的生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