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他的专业是“自由”,成长路上,“巨婴”式育儿最可怕

一早,就收到霄霄的消息:“我要疯了,为什么他们控制了我十几年还不够,到现在填志愿还要替我做主。这一次,我说什么也要抗争到底。”

霄霄是亲戚家的独子,高考结束后就一直念叨要到省外上大学,理由是:自由。然而,他的父母却坚决反对,称已经为孩子安排好未来:选省内大学,指定专业,毕业后为其争取好工作。

被父母“控制”了十几年的霄霄,一次次选择服从后,终于在高考志愿一事上全面爆发,一边和我诉着苦,一边开始和父母的大战,争吵、冷战、哭诉……两败俱伤。

一、“巨婴”式育儿的伤害,比你想象的更大

在中国式育儿里,霄霄的经历并非个例,尤其是近期高考分数线公布后,不少家庭的亲子关系剑拔弩张。父母一贯强势的控制欲,孩子积压已久的反抗心,打破了平日里幸福和谐的亲子相处模式,于是,父母感叹:“怎么平时乖巧的孩子,越长大越不懂事了。”其实,不是孩子不懂事,是父母的育儿方式没有随孩子的成长而“成长”,属于典型的“巨婴”式育儿。

“巨婴”一词,在武志红《巨婴国》中有详细阐释:“中国社会的90%的问题,或者绝大多数的爱与恨,都和一个基本事实联系在一起,就是绝大多数中国成年人都是巨婴。”作为父母的我们,在孩子成长之路上,总以“孩子很听话”作为育儿荣誉,以“我为孩子好”作为人生信条,却不知我们已经陷入了“巨婴”式育儿中无法自拔,伤害的不仅是亲子关系,更是孩子独立自主的未来。

二、“巨婴”式育儿的背后,藏着孩子的无助和悲伤

从孩子出生起,带着爱与寄往,父母就开始进行对孩子漫长人生的指导规划,衣食住行、择业择偶,恨不得为孩子全权操办,却不知这样的育儿方式对孩子能力、性格的养成皆为不利,甚至最终将孩子培养成为巨婴。

1.“不分彼此”的关系背后,是没有边界感的共生

也许是分娩的幸福与痛楚,也许是亲喂哺乳的亲近与甜蜜,在家庭交流中,我们常听到母亲对孩子说:“你是我生的,是我的全部,我们不分彼此。”其实,即使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却始终逃不开孩子自出生起就是独立个体的事实。那些常常念叨不分彼此的父母,是典型的“巨婴”式育儿中“共生”的心理特征,即极度依赖孩子,无法独立生存。

就如近期热播剧《少年派》中闫妮饰演的焦虑妈妈王胜男,称女儿是唯一的“爱好”,对将近成年的女儿也保持密切关注,吃喝拉撒睡,一样不落,甚至连女儿当天有没有“大便”都盘问到底。如此没有边界感的育儿方式,非但没有博得女儿的温暖回报,反而让女儿产生纠结和抗拒,并表现出对母亲的厌烦和排斥,母女大战频频爆发,女儿甚至在父亲面前控诉:为什么要娶她当老婆,为什么受虐要拖上自己。

2.“我比你懂”的自信之下,可能是“以我为主”的全能自恋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人生导师,总希望孩子能够走得快而平稳,便常常念叨: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其实,人的一生本就是挫折与成功交织的,让孩子充分体验每一种际遇,更有利于孩子性格的全面养成,也能够增强孩子的自我疗愈能力。但现实中,父母往往关心则乱,便有了诸多以自我经验和自我认知为主导的育儿方法,这是“巨婴”式育儿中的“全能自恋”心理,总认为自己为孩子安排的就是最好的。

上述霄霄父母,正是这种“全能自恋”心理。霄霄的父亲是中学教师,在教育霄霄上一贯主张霸权主义,理由是,自己是老师,本就是教书育人的,自然知道霄霄做什么好。还记得高一时,对文科兴趣浓厚且优势明显的霄霄原本打算读文,不料父亲极力反对,并强势地替霄霄做了决定,从此父子关系如履薄冰,霄霄父亲也曾说:“他现在是恨我的,我不能和他沟通。”

3.“必须依我”的强势面前,可能是非黑即白的偏执分裂

大抵是受中国封建教育思想中“父母之命”观念的影响,当下大多家庭教育中孩子必须按照父母的安排过一生的现象仍旧十分普遍,所以才有了影视剧中的那句高频词威胁语:“不然我就死给你看”,虽说现实生活中并非影视剧那样极具戏剧冲突,但也不乏父母将“威胁”发挥得淋漓尽致,并对自己的威胁式教育引以为傲,殊不知,自身已经陷入了“巨婴”式育儿中“偏执分裂”心理的巨坑。

同事小兰常常被议论“没主见”,平日里不管谁提建议,她总是低声附和,也从不表达自己的见解。有一次交流中才得知,小兰父母对其管控严格,从小到大,无论是爱好、学业、择校、就业……父母都是强势控制,并要求小兰绝对服从。小兰曾经公开反对过父母,却被母亲以无止境的哭诉和绝食相逼,最终不得不妥协。压抑多年而又无法反抗的小兰,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大家口中没主见的“和事佬”。有时候,小兰也十分委屈,却只能轻叹:“我又能怎么办呢?”

三、让育儿理念与孩子一同成长

此前看到一句话:“世间育儿皆为育己”。孩子成长的过程,离不开父母的指导与帮助,从幼时的蹒跚学步,到童年的情理是非,再到未来的人生选择,父母是影响孩子最深的人,但正是因为影响深,育儿路上,父母更要学会为自己的育儿方式助长,切莫因为强烈的控制欲和专断独权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我们应当给予孩子关注和爱,而不是替孩子思考和行动;

我们应当指导孩子如何选择,而不是替孩子做出选择;

只有当孩子的经历丰富时,人生才能足够丰满。

人生若是一场全程马拉松,父母与子女之间,就是半程马拉松,当我们尽力将孩子送到半程终点时,剩下的半程,请让孩子自由奔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