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这几招宝宝睡眠好

相信许多家长最怕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宝宝不能整夜睡觉让大人焦虑又心累,好不容易让宝宝睡着了,全家上下都调为了“静音模式”。结果,宝宝并不买帐,要么半夜醒来,要么根本不睡。其实,这些状况都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避免的,这些宝宝睡眠的秘密,家长们可能还没有get!

不能苛求宝宝睡一整夜

明明早就到了该睡觉的时间,唱了摇篮曲、灯光调暗、手机静音,但宝宝依然精神头十足,家长们累到哭,宝宝还在用热情的肢体语言告诉你:宝宝还要再玩儿会儿!

这个时候家长就要积极面对了,千万不要认为是宝宝不乖。因为12周以下的宝宝无法分辨白天和黑夜。宝宝3个月大的时候,控制宝宝正常入睡和醒来的模式才会形成,在此之前,任何促进宝宝睡眠的东西都是没有什么太大意义的,宝宝只是遵循自己的本能生理需求。而且,3个月以内小宝宝的胃太小了,需要爸妈频繁的喂奶,只要宝宝饿了就会醒过来要奶喝。直到宝宝4个月大,家长才有可能睡个好觉。

实际调查中,60%的宝宝在九个月的时候还是会半夜醒。所以,请放下不切实际的期望,宝宝小的时候真的别指望睡一整夜好觉。

宝宝入睡前不要让他接触新鲜事物

一旦有了宝宝,虽然全家都会围着宝宝转,但家中的正常生活不会就此停止,对于1岁以下的宝宝来说,家中正常生活的任何新鲜事物都可能对宝宝产生刺激。比如,家里面每个房间的不同味道、声音和感觉,甚至家长的不同情绪。在宝宝入睡前让宝宝接触他不熟悉的事物,会让他的大脑短时间内进入兴奋的工作状态,这会让他更加难以入睡,并且变得非常情绪化。

注意!家长突然变化的情绪也会感染到宝宝,让他“无心睡眠”,所以家长们注意让自己心态平和很重要。

给宝宝入睡的信号

宝宝6周以后,要尝试逐渐固定宝宝的入睡程序,而宝宝睡前程序是什么并不重要。比如说,有的家长在临近睡觉时间,先洗奶瓶,再给宝宝洗澡,然后拥抱宝宝并唱摇篮曲,每天重复这样的流程。这会让宝宝慢慢感知这个信号,让宝宝不自觉的感受到应该睡觉了。这对新手父母来说也是一个平复情绪的好办法,一定注意要有耐心,节奏要缓慢悠然。不要很快完成这些事,家长可以静下心来享受和宝宝的互动时光。坚持一段时间,随着你做这些入睡程序,宝宝就会开始慢慢入睡。

白天不要叫醒睡着的宝贝

看着宝宝白天睡了那么久,担心宝宝养成日夜颠倒的睡眠习惯,又不忍心叫醒正在安睡的宝宝,家长们十分纠结。宝宝比较小的时候需要大量睡眠,就算白天睡了很长时间,晚上还是会正常睡觉。随着宝宝月龄增大,睡眠时间会逐渐缩短,家长可以适当通过亲子互动帮助宝宝调整睡眠时间,但千万不要强硬的、突然的改变作息时间,要一步步循序渐进的调整,一般满月后的孩子在白天的睡眠时间会明显减少,因为宝宝对这个美好的世界的探索欲会逐渐增加,要花更多白天的时间用来观察周围的世界。

家里不用太安静

宝宝终于入睡了,全家开启“静音模式”,安安静静地趴在家里,在一个房间里聊天都要互发微信,就害怕吵醒宝宝。

这样真的没有必要,实际上,如果是宝宝熟悉的声音,不会吵醒他。比如,有两个宝宝的家庭中,大一些的宝宝在唱歌,小一点的宝宝熟悉这个声音,就不会影响他睡觉。甚至,宝宝如果习惯了家里地板嘎嘎作响的声音,他也不会因为这样的声音就醒过来。

所以,真正吵醒宝宝的是他不熟悉的噪音,如果家里一直特别安静,宝宝会对任何声音都陌生,稍微发出声响就会醒来。所以,家长们不要让家里过于安静,进而造成宝宝对声音的异常敏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