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小窍门!急性心梗患者牢记两个“120”可救命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时间分秒必争,给医生一份信任,就是给自己留下生的希望。

(网络图,仅供参考)

2018年5月24日,对于刘先生兄妹俩来说,注定是悲伤的一天,儿女们撕心裂肺的痛哭再也换不回父亲的生命。回想起事情的经过,刘先生后悔不已。

当天上午10点,刘先生72岁的父亲在浇花时出现持续胸痛胸闷、呼吸不畅,伴出汗,坐在沙发上休息后仍不能缓解。

因父亲既往有“胃病”史,刘先生认为是“感冒引起胃病发作”,刘大爷在服用了胃药及感冒药后胸闷稍有“缓解”。

下午14:30,刘大爷胸闷加重,并出现心前区持续“刀绞样”疼痛,伴面色苍白、大汗。此刻,刘先生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立即联系120送至湖南省人民医院集团祁东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心电图检查结果)

医护人员立即完善心电图检查,提示广泛前壁及高侧壁ST抬高型心肌梗死,电话联系心内科医师于下午三点送入心内科CCU病房。

湖南省人民医院常驻祁东县人民医院专家黄权主任说:“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保守治疗死亡率高达20%~30%,需马上开通梗死相关血管,降低死亡率。”

时间就是生命。心内科主任彭喜意立即启动胸痛救治绿色通道,找家属谈话,告知需马上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并将手术的必要性、风险性一一作了介绍。

但就在谈话后“画风”出现了反转,开始时焦急万分的刘先生慢慢不急了,接下来的事情更让医生摸不着头脑。

刘先生表示自己一个人作不了主,需要与另外三个兄妹电话商量,同时还要问一个远在广东某医院工作的远房亲戚,了解是否有做手术的必要。

(网络图,仅供参考)

救命的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失,患者精神萎靡,面色愈发苍白。

“医生,快抢救!我父亲不行了!”听到刘先生呼叫,医师冲进CCU,心电监护显示室颤。立即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恢复窦性心律。

不久,刘先生的远房亲戚回电话告知已问过专家,需要手术。刘先生才不再犹豫,但此时距发病已七个小时,患者血压出现下降,手术风险陡然增加。

刘大爷被给予升压药的同时立即被送入手术室,快速完成冠脉造影,显示“左主干严重狭窄病变及前降支近段闭塞病变,右冠近段严重狭窄病变”。

(左主干严重狭窄病变及前降支近段闭塞病变,右冠近段严重狭窄病变)

手术过程中,患者血压急降,再次出现室颤,立即除颤,恢复窦律,一分钟后再颤,再除......持续抢救70分钟后,患者未能恢复自主心跳、呼吸,医生无奈宣告死亡。

患者家属闻讯痛哭失声,令人动容。

(心电图检查结果)

处理完死者相关事宜后,已是晚上十点。电话再次响起,急诊科又来了一位七十岁男性急性胸痛患者。

心电图也是广泛前壁心梗,发病已两小时,再次启动胸痛中心救治绿色通道。谈话非常顺利,家属是兄弟医院药剂师,对病情理解到位,并表达了对医师的充分信任。

急诊造影显示“左冠前降支近段闭塞,可见血栓影”。立即行急诊PCI,开通血管、置入支架,血流恢复,胸痛明显缓解,术后安返病房。

(左冠前降支近段闭塞,可见血栓影)

同样是急性心肌梗死,一样的治疗,不一样的结局。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亚太心脏协会主席霍勇教授介绍,心梗的抢救需要闯过三道关,分别是患者自己(家属)关、急救运送关、医院救治关,尤其“患者自己(家属)”这关尤为关键。

对此,希望大家要牢记两个“120”:急性胸痛,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把握120分钟黄金救治时间,莫让时间成为生命的障碍。

急性心肌梗死,从发病到术前谈话签字这些环节,是患者家属最易延迟的部分。导致延迟的原因很多,如对心脏病救治认识的匮乏、对手术风险的质疑等等。

但无论何种原因,最终耽误的都是患者的救命时间,因为家属“掉链子”而导致悲剧发生,是最让医师痛心的事。

心梗来临时,请相信医院、相信医生,他们是“最希望您活下去的人”。

(编辑Anne)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人民医院集团祁东县人民医院 彭喜意 陈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