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这些坑 躲过一个延寿十年

在医院门诊室,医生拿着化验报告,面色凝重地问患者:你家族有糖尿病史吗?

患者自然很紧张,如果回答:是。多数医生会十分肯定地说:你得了糖尿病,病因很可能是遗传。

这时候,试想一下患者的心理阴影面积能有多大?他可能会一瞬间脑补这些画面:他得糖尿病的长辈,吃药打针几十年,最后眼睛看不见东西了、肾功能衰减了、足底坏死了……

回到家后,他会放弃恢复的希望,变得固执、自暴自弃,甚至绝望,心想活到哪天算哪天吧。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糖尿病真的会遗传吗?人们之所以觉得糖尿病神秘、可怕,就是因为不自觉地掉进了这些坑里,导致治疗的大方向一开始就错了。

一号天坑:你这个病是遗传

很多病人关心自己的病怎么治,却很少有病人关心自己的病是怎么得的。这是一个奇怪又十分普遍的现象。比如糖尿病,有的人甚至连一型和二型这些基本常识都没弄明白。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专业的医学名词太复杂了,这是医生该研究的,病人没必要知道。

大错特错!

在慢性病面前,如果一个人不懂最基本的常识,即使请来华佗扁鹊也是徒劳;如果懂一些基本常识,他有可能自己就能调理好。

没有糖尿病的人懂了这些常识,则可以让自己的下一代避开糖尿病。

资料显示,一型糖尿病比例不到一成,而且全是年轻人;二型糖尿病高达九成,以中老年人居多。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面蕴藏着什么秘密?

说到糖尿病就要说到胰岛素。胰岛素好比一条“珍珠项链”,这条项链上有51颗“珍珠”,也就是51种氨基酸有序地串起来,缺乏其中任何一颗“珍珠”,这条胰岛素项链就会断线,人体糖代谢就会紊乱。

60年代,我们的爷爷奶奶辈年轻的时候,生活条件不好,很多人营养不良,缺乏合成胰岛素必须的氨基酸。我奶奶67岁死于糖尿病,就是这个原因。骨瘦如柴、气若游丝地趟在床上几天才过去。而我的父亲,也是因为缺乏营养,在很小的时候就打下了糖尿病的底子。

来到新社会,人们过上了好生活,上辈人开始补偿性地暴饮暴食,一些管不住嘴新一代吃货们也顿顿大鱼大肉吃到饱。

这样一来,脂肪超标,胰脏被多余的脂肪和毒素堵塞,代谢功能下降,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了。

这就是二型糖尿病形成的两个原因:一个是饿的,一个是撑的;如果有第三个原因,那就是先饿后撑;都跟遗传没有多大关系。

如果这群新一代吃货二型糖尿病患者里面有一位是孕妇,那么她肚子里的宝宝就倒霉了。脐带传送给这个宝宝的,是妈妈过高的血糖,这个可怜的孩子,很可能生下来就是糖尿病。这种糖尿病将终身依赖药物。

这就是一型糖尿病,也只有这种糖尿病是正经八百由于遗传引起的。

如果你是一位正在备孕的妈妈,读到这里,你可能会暗中惊叹:原来怀孕前减个肥、排排毒这么重要。是的,这关系到两代人的健康,绝非小事。同时我建议你学点营养学,科学进补,避免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

现在回到本文开头的那个场景,那位被确认为糖尿病的朋友需要明白这一点:即使你有家庭糖尿病史,但只要你母亲怀你的时候没有得妊娠期糖尿病,你的糖尿病就不一定是遗传。你可能会问,那为什么家族这么多糖尿病呢?很简单,一样的饮食习惯就会得一样的病。

我有一个同事,他经常跟一些朋友一起吃宵夜,三五年下来,这群人竟然都得“三高”了,难道他们有亲戚关系吗?是遗传吗?不是。同样的饮食习惯造成的。

二型糖尿病既然来自于不良的生活习惯,那么当你开始尝试逐渐改变生活习惯,奇迹可能就会发生。

二号天坑:寻名医寻特效药

慢性病号称世界疑难杂症,面对慢性病,人们有两个截然相反的态度。一个是万念俱灰,听之任之;一个是遍寻名医和特效药。这都是不正确的心态。

我们继续聊常识。所谓常识,就是一切符合自然规律的知识,它不需要你有多专业的医学背景,但如果你想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就必须懂得。

前面说了一个常识:二型糖尿病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而得的。那么,药物能代替不良的生活习惯吗?不能。专家再有名,当你回到家里暴饮暴食,他能看到并阻止吗?不能。

如果不改变生活习惯,所有的疾病都会反复。如果不改变生活习惯,没有一个专家能能够救你。这也是“三高”成为世界疑难杂症的原因。

基于这个常识,我们应该明白两点:

1、慢性病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改变生活习惯,加上合理的调理就有可能逆转。

2、如果寄希望于名医和特效药,而不是从改变生活习惯着手,将会离健康越来越远。

请记住:你是你自己身体的主人。因为健康在生活里,不在医院里。

三号天坑:依赖胰岛素注射

我在某手机公司上班的时候,有个副总就是这样,本身已多年糖尿病,工作需要还得经常应酬。他随身带着胰岛素,饭局前给自己来上一针。像他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今天,我们从胰岛素的工作原理谈起,理性看待这件事。

人体每天会自己分泌胰岛素,用于调控血糖,帮助血液里营养物质的输送。这就相当于你有一个勤劳持家的夫人,每天在家里做家务。可是你却不知道体谅她,经常把屋子里弄得乱遭遭,家务活太多,结果她累趴下了;这跟你身体里的血糖太高,胰岛素忙不过来,分泌紊乱一个道理。

这时候,你不是注意改变生活习惯和饮食规律,而是打胰岛素;就相当于你不帮夫人减轻负担,让她好好休息,而是请了个保姆,让保姆也干,夫人也干。

后来,医生告诉你,保姆不能停,要请一辈子,也就是药物不能停,要一辈子吃。这也是二型糖尿病治不好的原因。

所以,不要以为打了胰岛素、吃了降糖药,就万事大吉了。如果生活饮食习惯照旧,就意味着对保姆产生依赖。这不是方法的问题,而是方向的问题。

我父亲与糖尿病的故事

我父亲四年前查出糖尿病,餐后二小时血糖高达11.5。我奶奶是饿出来的糖尿病,我父亲则是前面说的先饿后撑型。他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就是吃压床食。晚上睡觉前一定要吃点东西才能睡得安稳。

这个习惯陪伴他好多年,直到得知患上糖尿病后才开始反思,他不仅改掉了很多坏习惯,还养成了一些好习惯。

比如,每天午饭后半小时,他都会外出快步走一小时再回来,一坚持就是四年,这令我十分佩服。他在饮食上也注意节制,吃一些低GI值的食物,再配合使用调理代谢的产品,让胰腺得以充分的休养生息,逐渐恢复机能。如今血糖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已有半年。

写这篇文章,希望帮助大家对糖尿病形成正确的认知,有一个积极的应对态度,也希望能给迷茫中的糖友以力量;对于没有得糖尿病的朋友是一个常识的普及,希望你明白这个病是怎么回事,怎样预防。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你觉得此文有价值,欢迎转发。也许一个小小的善举却是对朋友巨大的帮助。

大家看了这篇文章有任何想说的,也欢迎留言交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