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有10个“超级穴位”,每个都是一味名贵中药,内附高清大图

我们身上的每个穴位都有它自己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10个常用穴位以及它们各自的按摩方法,让大家能够缓解疲劳,保持健康状态。

1、颈椎病的“软肋”:风池穴

穴位位置: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

主要作用:头疼、头晕、耳鸣、颈椎劳损疼痛、放松颈椎肌肉、落枕。

尤其是现在的天气,寒风刺骨,脖子受到冷风吹的次数变多,多按摩风池穴可以帮助活动颈椎,避免因受凉、持久用力形成的颈椎僵硬。

方法:用双手拇指揉按风池穴约15分钟。

2、专为“止疼”而生:合谷穴

穴位位置:将拇指、食指张开,另一只手的拇指按压虎口位置,按压之后有明显酸胀感的位置,就是合谷穴。

主要作用:这个穴位被使用的频率非常高,因为几乎所有病症产生的疼痛,都可以通过按摩合谷穴来减缓。比如,在牙疼的适合,合谷穴的作用就比较明显;对于肠胃引起的腹胀腹痛,减缓效果也不错。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不要按摩这个穴位,防止子宫收缩,对胎儿造成影响。

方法:用拇指揉按15分钟左右。

3.关元穴,它只负责“长寿”

穴位位置:关元穴很好找,就是位于肚脐正下方三寸的位置。

主要作用:

1.健脾胃、调理肠胃;2.温阳固肾、固摄膀胱;3.扶阳、健腰膝;4.治痛经、调节女性内分泌。

方法:将双手交叉重叠放在关元穴上,稍微用力压一压;然后小幅度的上下推动。尤其是晚上睡前按摩关元穴,可以促进消化,提高睡眠质量。在养生上也叫做“揉腹”。

4.“胃你而生”的大夫:足三里

穴位位置:以掌心按在膝盖上,大拇指按住膝眼穴,中指自然垂置的位置就是足三里。

主要作用:但凡略懂穴位的朋友都知道,足三里可以成的上“百穴之王”了,《四总穴歌》中说:“肚腹三里留。”意思是说,凡是肚子、腹部的病痛,大都可以通过足三里穴来摆平。

方法:先将手部握拳,以食指第一指节的背面作为发力点,在足三里上进行压揉,15分钟左右为宜。

5.厉害的“妇女主任”:三阴交

穴位位置:三阴交位于足内踝尖(脚内侧内踝骨最高的地方)上方三寸处,即4指宽度,小腿中线与手指的交叉点就是三阴交穴。

主要作用:很多医生喜欢在三阴交前面加上妇科两个字:妇科三阴交。意思是:治疗妇科疾病,离不开三阴交这个穴位。它不仅可以调月经、去斑、去皱、祛痘,还对补气血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

方法:按摩时可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用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揉三阴交1分钟,然后再逆时针方向按揉1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每日1次即可。

6.腰背委中求,现代人离不开的:委中穴

穴位位置:屈膝,在膝盖窝的正中间。注意,不是在膝盖上。

主要作用:委中穴是膀胱经的合穴,尤其对于腰腿痛有着明显作用。

方法:用拇指按压委中穴,充分刺激肌肉深层,让这个部位产生酸、麻、涨、痛的感觉。

7.滋养人体的第一源泉:涌泉穴

穴位位置:位于脚掌前部凹陷处,2、3趾趾头缝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当你用力弯曲脚掌,子都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凹陷,这个凹陷中间就是涌泉穴。

主要作用:通过涌泉穴这个名字,我们就能理解到,他可帮助我们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古有:“肾出涌泉”之说,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让人保持精力充沛,肾精充足。

方法:每晚睡前或早起,用拇指进行摩擦,一定要产生发热的感觉。

8.内庭穴:自带的牛黄解毒丸

穴位位置:位于足背,第2、3脚趾中间的缝隙交叉处。

主要作用:现在人们饮食普遍较好,经常会听到“上火”这个词,我们通过按摩内庭穴,可以有效消除胃火,防止因上火引起的牙龈疼、嗓子疼等问题。对于消除口臭、便秘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方法:食指指尖按压内庭穴,一次约为3分钟。

9.速效救心丸:极泉穴

穴位位置:腋窝正中间,有脉搏跳动的位置。

主要作用:对于心悸。心绞痛、冠心病、心包炎等有着明显作用。中医讲究”养心“,其中运用极泉穴是重要的养心方法之一。

方法:用拇指使劲压揉这个位置,20下为一组,一天可做多组。

10.人体的交通枢纽:大椎穴

穴位位置:低头,在颈椎末尾,第七颈椎下的凹陷处,低下头找很容易。

主要作用:大家一定听过,颈椎不通百病生。其中,堵的位置恰恰都汇集在大椎穴上。人体颈椎链接头部与身体,大血管、大神经都从这里经过,稍稍出现问题,就会造成身体某处出现症状。

方法:用拇指垂直按压,逐渐用力,每次按压保持30-40秒。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