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尺牍

  • 上外与上图携手,多语种解说中华古籍

  • 编者按:日前,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推广,进一步推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特联合上海图书馆举办“中国文字印刷发展史专题展”。近日,双方
  • 蔡襄55岁书《澄心堂纸帖》

  • 蔡襄《澄心堂纸帖》尺牍 纸本 1063年作 行楷书 24.7 x 27.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澄心堂纸一幅,阔狭、厚薄、坚实皆类此,乃佳。工者不愿为, 又恐不能为之。试与厚直,莫
  • 陈淳《致研山老弟尺牍》,老笔纵横,沉雄爽劲

  • 陈淳《致研山老弟尺牍》,纸本,草书,26.7×23.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春來陰雨。不得一造。怏怏。舊有逋負。未能卽償。媿媿。早晚措置來也。幸寬假一二。外拙畫二帋。送新
  • 尺牍与人性之美 ,王铎尺牍赏析 !

  • 王铎一生主要的书法创作形式乃是纵式巨幅,这类作品几乎难以计数,有的内容还反复书写。横幅以手卷和册页居多,以狂草为主。竖幅书风多样。其平生对联极为罕见,仅见其一二。其作品
  • 蔡襄《蒙惠帖》,力追兰亭,附单字高清图

  • 宋·蔡襄行书《蒙惠帖》,尺牍,纸本,22.7×16.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公元1052年作,取法晋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而又参以颜真卿书体敦厚沉稳的成分,继而宏大了宋代行书尺
  • 古人小楷写信的风雅

  • 《文徵明致吴愈尺牍十通》,又称《致吴参政十札册》。此十通尺牍均系文征明写给其外舅父吴愈的函札,为文征明35岁至55岁间书写。外舅者,岳丈大人也。





    书法人之所以喜欢书家
  • 一代书法大家趙孟頫《尺牍十二札》墨迹!

  •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赵孟頫一生历宋元之变,仕隐两兼,他虽为贵胄,但生不逢时,青少年时期南宋王朝已如大
  • 什么?书法大家赵孟頫是一个“耙耳朵”?!


  • 一位文人
    历经宋、元两代
    名满四海,荣际五朝
    书法超迈唐、宋,承续二王
    备极姿韵与法度
    绘画开启了文人画的新时代
    学生中有《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
    ——他,就是赵孟頫
  • 赵孟頫外孙的书法,不在赵孟頫之下

  • 赵孟頫外孙王蒙存世的唯一一通尺牍《爱厚帖》,明吴宽《匏翁家藏集》曾评价此尺牍云:“黄鹤山人书,当不在赵魏公下。”





    《爱厚贴》释文:蒙顿首再拜 德常判府相公尊契兄,恃在
  • 赵孟頫女儿的书法,竟出大丈夫气!

  • 赵由皙 与贤夫官人尺牍
    赵由皙(元),赵孟之女,生卒年不详。工书,有信札《与贤夫官人尺牍》,现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





    赵由皙《与贤夫官人尺牍》,28.3×61.8CM。现
  • 百看不厌,养眼精品!米芾书法作品集萃

  •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米芾平生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行笔潇洒飘逸,笔精墨妙,酣畅淋
  • 宋辽金|黄庭坚手札一览,值得收藏

  • 大凡古人尺牍,或叙离别之情,或询家人之安,或与同好畅述人生,或与友人切磋文艺,言之所吐,一往而情深,施于尺素,虽不计工拙,而随手挥洒之际,真意流露,若此尺牍出于名人书家之手,则更是弥足
  • 苏门三词客,书法不一般!

  • 苏洵《道中帖》 尺牍 行草书 35.3x53.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书林逋诗后》 约书于1089-1091年(元祐四至六年)





    苏轼《职事帖》 书于1
  • 吟李清照 ‧ 残心夜醉

  • 《吟李清照 ‧ 残心夜醉》
    作者:幽兰依旧
    红肥绿瘦春又去,移步西楼听子规。
    留香尺牍泪几回,收拾残心待南归。
    红尘哀怨随风雨,写尽情缘不堪忆。
    月上柳梢一杯酒,婉约人醒诗
  • “一洗百年尘土胃”,古人书信话饮食

  • 书信古称尺牍,是古代社会主要的交际载体和交流方式,无论是馈赠、答谢还是邀约、应酬,都通过它联系对方联络感情。在家人团聚、亲朋好友把酒言欢、大快朵颐之余,闲读古人书信,竟然

热门文章

  • 实力女神周海媚亮相《实力派》,谈人生聊表演

  • 当影视行业逐渐摆脱了流量控制,开启最本源的以内容为导向的竞争态势之后,那些在演艺圈努力打拼数十年的优秀演员,再度迎来了全新的春天。于是影视界“叔圈”“姐圈”频频破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