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一缸酒能买一套房,却一直是千年老二,这是为什么?

2018年8月,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一篇文章。

文章中表示,喝酒直接导致了全球280万人的死亡,最安全的饮酒量为0,即不饮酒才能对健康有益。

其中中国是全球饮酒致死最多的国家,每年有70万国人把命喝没了,其中65万是男性。

在中国,没有任何商品与公务消费的关联度像白酒一样高。虽然喜欢每天小酌一杯白酒的人并不鲜见,但公务消费是支撑白酒消费的绝对主力。它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生不善饮酒的中国人为何却偏爱烈酒。

中国的酒类消费中,烈性酒占酒精消费的 69%。

即便是酒风彪悍、盛产醉鬼的俄罗斯和乌克兰,烈性酒占酒精的总消耗也分别只有 51%和 48%,大大低于中国。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人可算世界上最爱烈酒的民族。

五粮液董事长李曙光甚至宣称,在他眼里,白酒行业永远是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握十次手,不如喝一顿酒,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喝酒,喝好酒。

多次唱多五粮液的分析师们都开始展望未来10年,名酒奢侈品化的时代,习惯了喝酒吃药的广大股民,似乎又迎来了加仓的机会。

在520那天,五粮液开始了提价攻略,第八代五粮液就将进入五粮液全国的销售渠道,出厂价为899元/瓶,每瓶提升近百元

在中国酒界,五粮液却长居第二,那么五粮液机遇和衰落在哪?


创业之初

座落于金沙江与眠江交汇之地的四川宜宾,在地理上至此以下流域始称长江,因此宜宾又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城.

好水产好人,也产好酒。

在四川宜宾,早年分布着大大小小酿酒的槽房,各糟房竞争激烈,在技术上相互封锁,每个酒糟的秘方都秘不传人。

五粮液的名字原本不像今天这么耳熟能详,他们有着统一的名字,杂粮酒。

民国1909年的一天晚上,宜宾县团练局局长雷东桓组织了一场饭局,宜宾众多社会名流、文人墨客汇聚一堂。席间,“杂粮酒”一开,顿时,满屋喷香。众人杯酒交错的时候,惟独晚清举人杨惠泉沉默不语,他一边品酒,一边似在暗自思度。

忽然间他问道:“这酒叫什么名字?”

“杂粮酒。”当时“杂粮酒”酿造酒坊老板邓子均回答。



“为何取此名?”杨惠泉又问。

“因为它是由大米、糯米、荞麦、玉米、高粱五种粮食之精华酿造的。”邓子均说。

“如此佳酿,名为杂粮酒,似嫌似俗。此酒既然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何不更名为五粮液?”杨惠泉胸有成竹地说。邓子均一时大喜,茅塞顿开。

“好,这个名字取得好。”一时间五粮液的名号响彻宜宾县城,百年五粮液品牌就此诞生。

1915年,“五粮液酒”在世界舞台初次薪露头角,首次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而五粮液酒成为一个工厂化产品,还要到新中国成立以后。

1952年,宜宾地区利川永、长发升、张万和等8家古传酿酒作坊,通过公私联营的方式组建而成“中国转卖公司四川省宜宾酒厂”。

这也是现代“五粮液公司”的基础。

酒厂成立之初,但生产遇到了困难,工人对酿制过程不能完全掌握五粮液的核心技术。

这时,酒厂工作人员想到了邓子均,为此三顾茅庐,拜访邓子均,邓子均终于献出了“五粮液”的酿造配方,并应聘出任宜宾专卖公司技术指导。“五粮液”迅速恢复生产,产量越来越大。同时,邓子均对如何随季节、气候变化增减粮食曲药方面及时加以指导,使质量不断提高。

1956年五粮液更是被评为全国八大名酒之一。邓子均创制的“五粮液”,逐渐走向全国。

1959年8月,一个叫刘沛龙的年轻人进入五粮液工作,在邓子均配方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五粮液虽然是酒中佳酿,但玉中仍有瑕疵,这苦涩就出在荠麦上。他提出要用小麦代替荞麦。经化学分析反复论证,小麦不仅可以代替荠麦,而且还可以减少苦味,而且更加科学,也易于操作。

1974年,五粮液“五粮”配方原料的“荞麦”正式更换为“小麦”。

1985年,五粮液尽管拥有相当的知名度,但在当时中国白酒市场并无突出的市场表现。

这时,一个关键的人来到了五粮液担任厂长,他就是当时年仅39岁的王国春。


国酒五粮液

相比酒界其他老总而言,王国春是一个“神秘”的人物。这是因为他有“三不”:不喜欢“抛头露面”;不喜欢接受媒体采访,说得少,做得多;不喜欢打扮自己,不穿西装、不打领带。

就是这样一个“神秘”的人物,将五粮液的年产量从3500吨提高到了年产系列酒40万吨;总资产从500万元扩张到了158亿元;年创利税从1984年的942万元猛增到2003年的37.44亿元。经他的手,五粮液连续四年成为四川第一利税大户,每年都在20亿元以上;品牌价值高达260亿元,名列全国第三、酒业第一。

而在五粮液兴起之前,五粮液其实面临着很多竞争对手,如何突围才是关键。

1988年,中央明文规定,禁止在国宴上使用烈性酒,同时严禁公款宴请,白酒市场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当时许多著名品牌,都在降价促销。

然而就在各大品牌都降价的时候,五粮液不但没有降价,反而涨价了。按照五粮液自己的说法:“这是中国质量最好的白酒,不能降价。”换句话说,就是要用价格做护城河,保住五粮液这个招牌。

1994年,五粮液成为白酒“老大”。

随后,当时的掌门人王国春决定发展以经销商买断包销授权贴牌的OEM模式,这一模式也被称为“只给子弹不给目标”。

大量的子品牌虽然迅速壮大了五粮液的营收,但也稀释了五粮液的品牌,由此出现的大经销商制,为五粮液在2012年行业大调整时的价格混乱埋下了伏笔。

王国春对五粮液酒厂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并创造性地推出多品牌战略,于是有了五粮春、五粮醇、五粮神、金六福、浏阳河、京酒等品牌。


1998年五粮液上市当年,五粮液的销售价格成为第一。

1999年五粮液成为国宴用酒,当时就有了“国酒五粮液”的说法。

进入21世纪以来的20年里,五粮液的销售额从1500万元上升到156亿多元,上升了1000倍,二十年的时间问鼎了中国白酒的榜首,依靠的主要就是品牌买断,多元共同发展。

有人曾经问衣着朴素的王国春,相比于五粮液华丽的包装,为什么不包装一下自己?王国春说如果我把精力用在包装自己上面,就没有精力包装我的企业和产品。

王国春在生活上确实疏于包装,五粮液给总工程师、车间主任、部门主管配起了小轿车,他自己的代步工具有时甚至是公共汽车。

尽管手握人、财、物大权,他在外出差却只住三星级宾馆。

从不包装自己的王国春,却把9平方公里的五粮液厂区“包装”得像花园一样:世纪广场、东大门、奋进塔、鹏程广场、酒圣山、财富宾馆、酒文化博物馆、安乐泉等等,“十里酒城”处处都像花园一般。

这个酒厂给宜宾整个市贡献了近半的GDP。五粮液厂区内部已经是一个生活设施完备的“酒业王国”,整个厂区占地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员工数量5万人,里面有医院、学校、派出所以及消防队。

五粮液的东大门,号称全球最大的企业大门,上面那个不锈钢徽据说有300吨,高达32.6米。

在宜宾到处能闻到粮食发酵之后的酒糟味。在五粮液工厂里,有一缸酒足足有50L,价格也很感人,高达39.9999万元,按一斤500ml计算,每斤的价格为4000元,贵到吓人。以目前宜宾老城区房子的价格计算,40万差不多能全款买一套房。

在五粮液的酒文化博物馆里,有一张很有意思的白酒势力图,被称为白酒金三角。从图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贵州的茅台、宜宾的五粮液、绵竹的剑南春、泸州老窖都分布在川贵大地上,而最有名气的茅台和五粮液都沉在“杯底”。

五粮液还有全球最大的瓶型建筑,建筑前面放着一个裸女雕塑,旁边还摆着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认证证书。



但这种直白的辣眼睛造型被网友吐槽了无数次。


多元化失败

在2000年前后,是五粮液最风光的时候。

但过度贴牌生产,为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保价格就是保品牌,但是如果全然不顾价格,就会错失不断增长的新市场,于是五粮液选择了一条中间道路:用五粮液的子品牌通过OEM扩充产能,来满足不断下沉的白酒消费市场。

所谓OEM就是我们熟悉的“品牌输出+代工”的模式。

OEM本身没有问题,但代工模式会产生很多风险,最关键的就是如何控制产品质量,让消费者相信在代工厂里生产出来的酒和原厂生产出来的没有区别,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的口碑。我们所熟悉的山东秦池,就是倒在了在四川收酒这一点上,收酒本身没有问题,但最后还是酿成了一场品质的舆论危机。

在五粮液集团公司的组织架构中,存在着一个最为投资者后病的地方,被称为“两个五粮液”。

1994年,五粮液集团公司将高端白酒五粮液的生产和销售的相关资产装入一家新成立的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粮液上市公司),其余资产则在此后的多年中分别上市。

五粮液上市公司属白酒类食品制造行业,主要从事五粮液及其系列酒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集团公司的其它子公司则为上市公司提供包装、物流、进出口贸易等服务,形成了关联公司。

一时间,五粮液就有了五粮春、五粮醇、金六福、浏阳河等数不清的子品牌,最多的时候上千个。

这样做虽然带来了收入规模的快速增长,但过度贴牌会严重冲击中高档市场,让五粮液的主品牌价值不断被稀释,很伤母体。

所以到了2004年,五粮液收入62亿,利润放缓。

当然,五粮液的作还不止如此。

五粮液集团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降低了投资者的认可由于五粮液集团公司并非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反而是为其提供服务的关联方,每年集团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有高达十几亿元的关联交易。

此外,由于五粮液集团公司并未整体上市,集团公司所推出的很多中端价位产品,如五粮春、五粮醇等品牌产品明显借用了五粮液的品牌进行推广,在销售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配销,但这部分销售收益却与上市公司无关。

更有甚者,这些都是与“五粮液”品牌存在明显竞争关系的浓香型白酒。



到2013年,五粮液早已跌落神坛。


五粮液高层问题

与多元化品牌失败的战略相比,高层的问题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2007年3月,时年52岁的唐桥从宜宾市副市长,调任五粮液集团总裁、党委副书记,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彼时,被视为五粮液灵魂人物的王国春曾一度被认为将卸任,但最后王国春仍保留五粮液集团董事长、五粮液董事的职务,直到2011年,唐桥才接替王国春担任五粮液集团董事长的职务,而接任后上市公司董事长的职务则被转交给了刘中国。

四川省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表示,“关于五粮液集团的调整省政府早就有想法,但省委组织部当时宣布通知很突然”。

上任之初,很多人对没有丝毫白酒行业经验的唐桥“并没有太多的信心”。

从2007年走马上任开始,唐桥对五粮液的改革频频推进,曾对五粮液最受关注的关联交易问题,先后进行了三次解决关联交易的大手术,剪断了集团和上市公司资产上的纽带关系。

2011年,唐桥出任五粮液集团董事长后的1218五粮液厂商共建共赢大会上,唐桥指出,白酒行业竞争形势逼人,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不进则退,进慢了也是退,必须居安思危,积极应对。

接下来的一年里,五粮液机构改革全面推进,全国七大营销中心部署完成,以此为平台,深度分销不断推进。

这种结构性的大力改革,得到市场积极回应。

2012年,五粮液达到历史性的销售业绩,实现营收272.01亿元,同比增长33.66%,实现净利润99.35亿元,同比增长61.35%。

五粮液“唐桥时代”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但很快有媒体质疑五粮液虚增20亿收入,通过组织经销商从银行贷款,再用于订货打款进行操作。

五粮液在2013年出现了大幅度的业绩下滑,全年营收247.19亿元,同比下降9.13%,净利润79.73亿元,同比下降19.75%,五粮液集团的营收增长情况也出现下降。

市场层面的矛盾随之暴露出来,动销不利、库存高企、价格倒挂,经销商与五粮液之间的关系一时“剑拔弩张”。

唐桥亲自带队,组织数家银行走访主要经销商,由五粮液作为担保,要求经销商向银行贷款,专向用于从五粮液打款订货。

有经销商对此反应激烈,“我家里的库存已经扛不住了,玩不下去了。”

为此,五粮液使出浑身解数。绵柔尖庄、五粮特曲、五粮头曲、低度五粮液等战略新品相继上市,希望通过全价为的产品线布局,冲抵核心产品的下滑影响。

2014年5月,五粮液被迫调价,出厂价由729元/瓶下调至609元/瓶。这可能是五粮液所能使出的“终极一招”了。

到2015年,五粮液才终于止住了下滑,营收、净利均有一定增长,这种复苏势头在2016年得以延续,而产品价格也回升到739元/瓶的历史高点上。

但五粮液与高端酒的价格差从2007年的20元已经扩大到近300元/瓶,五粮液高端产品形象受到很大的冲击。

同时,五粮液的高层问题也相当严重。

2018年8月24日, 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余铭书被查。

余铭书落马前,7月13日,宜宾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辉落马,张辉还是五粮液第五届董事会董事。

张辉和余铭书都曾担任过宜宾市政府副秘书长和宜宾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

余铭书在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曾担任宜宾市政府副秘书长,在他离开副秘书长岗位的前半年,2007年6月,宜宾市迎来了一位新的政府副秘书长,即张辉(工作至2012年5月)。

余铭书在离开政府副秘书长岗位后,到宜宾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任董事长,2012年5月,余铭书卸任董事长,接替他的便是时任宜宾市政府副秘书长的张辉。

宜宾国资公司为五粮液第一大股东,持股36%;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为五粮液的第二大股东,持股20.07%。

有知情人士透露,五粮液高层“问题”存在已久。

五粮液不少高层人员、内部人士都在依托五粮液的影响力进行寻租,五粮液有很多自己人都是在五粮液做一个自己的品牌,每年给五粮液缴纳品牌管理费,然后直接从五粮液手中拿酒,进行售卖。有许多领导、政府关系都是这样做的,五粮春就是一个例子。

无法管理好自己的品牌,似乎给管理部门带来了寻租机会。

着眼当下,五粮液再提提价一说,分明是想恢复往日的荣光。

五粮液掌门人也从唐桥换成了李曙光。

但五粮液不做大哥好多年,如今还有机会雄起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