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喝矿泉水真的容易导致结石?

水是人生命之源,在一个成年人体内,水含量就占体重的60%~70%。喝水是我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件事儿,它不光能够解渴,还能够帮助我们调节体温,润滑器官和关节,并且有帮助人体溶解运输养分、排除废物和毒素等作用。

正因为我们对水的重视,怎么喝水、喝什么水变得讲究起来,水也有了各种名头:纯净水、矿泉水、矿物质水、酸碱水……喝不同的水到底有什么讲究呢?

其中有一种说法也一直困扰着多数人——“矿泉水中含有矿物质元素,喝矿泉水会导致结石”。曾经有相关新闻报道:有人被指派到外地长达五年,突然有一天身体不适,检查发现身体里有了肾结石,在这五年间他饮用水、洗菜做饭都是用矿泉水。

常喝矿泉水真的会导致肾结石?

结石如何产生?

结石,顾名思义就是产生于人体的一种固体块状物,其主要成分是无机盐或有机物。人体内可能会产生的包括肾结石、胆结石、胃结石等各种结石。

结石可能会由于多种因素导致,比如遗传因素、年龄、代谢、饮食成分及结构、尿液的状态等等多种因素,结石在人体内的形成属于一种生理现象。

在人体血液中有些物质溶解度较低,肾脏生成尿液,会先过滤血液,这时候会回收其中有益物质,浓缩其中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暂时存在膀胱里,再通过输尿管排除体外

如果尿液太少,溶解度较低的物质会产生沉淀、结晶,时间久了这些沉淀、结晶逐渐变多、长大,就是肾结石了。

喝矿泉水多了得结石?

矿泉水是指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者人工开采得到的未污染的地下水,经过灭菌、灌装而成。

商家在宣传矿泉水时总要美其名曰:富含矿物盐、微量元素等,适合人体内环境、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

矿泉水中含量较高、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钙,而肾结石的主要成分也是草酸钙结石、磷酸钙结石或其他。也因此人们会认为,富含钙的矿泉水喝久了喝多了会导致肾结石的产生。

但是,从肾结石的成因来看,喝水少了、排尿量减少,反而会使肾脏、膀胱、尿道缺乏冲洗,更容易让不溶物质积淀在人的身体内,才更有可能出现产生结石的现象。

有研究发现,失水量达到体重的1.5%左右时,女性的认知能力就有明显下降。长期缺水可能会增加慢性肾病、肾结石复发和尿道感染复发的危险。甚至有研究提示,饮水不足可能会增加肠癌、胆囊癌、膀胱癌的风险。

另外,富含钙的食物,结合膳食中的草酸,还可能有利于预防肾结石。钙摄入过低反而是不利于预防肾结石的。

夏季每天应该喝多少水?

要预防肾结石,首先就是要做到多喝水。

人每天需要2500ml左右的水弥补皮肤蒸发、呼吸、排泄等损失的水分,其中约300ml源于代谢中产生的水,剩下部分源于食物和饮水。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在不出汗的情况下,成人每天宜喝6杯水,大约是1200ml。不过,夏季的气温过高,体内水分随着汗液很快流失,这时候就需要增加喝水的量了,可以在1200ml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一些水分摄入,包括直接喝水但不限于喝水,还可以多吃一些水分充足的水果、蔬菜。

另外,如果经过大量运动,出汗之后,更要主动喝水,必要的话可以考虑喝一些淡盐水。

矿泉水和纯净水哪个好?

一直有种说法:“纯净水中什么微量元素都没有,长期喝的话会导致人体营养缺乏、有害健康”。

纯净水是以自来水为水源,除去了有害物质以及钾、镁、钙等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相对于矿泉水,纯净水的矿物质含量确实低。

据数据表明:硬水(易产生水垢)中含钙、镁元素较多(40mg/L以上),按照每天饮用2L水来算,纯净水会少约80mg。

但是,半斤牛奶(250g)中钙含量就达到250mg/L以上,半斤小白菜等绿叶菜也有200mg左右。喝水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补钙或矿物质,而是为了满足人体对水的需要。

不同种类的水具有不同的优缺点,不同的水替换喝也未尝不可。只要能够保证饮用水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即可:

①无菌,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②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安全。

③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