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灸的常用方法和时间表来了,冬病夏治,你准备好了吗?

三伏灸的好处,不再说了,前期我已经写了很多篇关于三伏灸的文章,详细讲了艾灸发挥作用的原理、艾灸的注意事项、艾灸的手法,以及艾条的选择。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去翻看一下。

三伏天就要到了,这个阶段做艾灸是除湿伏邪最好的时机,现在已经可以开始做伏前调理了。

下面来介绍一下三伏天最常用的选穴方法。

一,宫寒、痛经等妇科问题。宫寒不仅让女性承受很多身体的痛苦,也是女性衰老的一大凶手,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不孕。

取穴:关元穴、神阙穴、命门穴。主要作用在于温补肾阳,温宫散寒。

二,各种寒气入侵导致的关节疼痛。膝盖、肩膀的部位直接暴露在空调下,或者经常游泳、穿衣单薄,会使寒气入侵关节部位,导致颈肩、关节等部位酸痛。

取穴:大椎穴、身柱穴、命门穴、阿是穴(即患处)。温阳散寒,活络经脉。

三,湿气重。湿气不除百病生,湿气重的各种症状,在夏天尤其明显,常伴有头痛、倦怠乏力、水肿肥胖、面色晦暗等症状。

取穴:关元穴、中脘穴、丰隆穴。

四,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比如过敏性鼻炎、老慢支、慢性咳嗽等问题,在艾灸时要注意排病反应。

选穴:天突穴、身柱穴、肺俞穴。小朋友鼻炎可加上神阙穴。

此外,日常的养生,人体有四个保健穴: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命门穴。这四个穴位男女都可以经常使用。

艾灸的时间、频率问题:

1,从时间上来说,上午是艾灸最好的时间段,其次是下午,最后是晚上。如果晚上艾灸,尽量在9点以前,但有失眠问题的人在晚上治疗失眠效果会更好,具体时间可根据自己的感受调整,灸了一定比不灸好。

2,从频率上来说,日常保健可以每天选择1-2个穴位,整体艾灸时间一个小时左右,每周艾灸3-5次。当然是在掌握正确的艾灸方法,有灸感的前提下。如果身体寒症较重,可以每天艾灸,同样是选择1-2个穴位,灸足量。

三伏灸的时间表:

7月1日-7月11日:伏前培元灸,可以隔天灸一次,选择常用的保健穴位。

7月12日-7月21日:初伏灸,连灸三天后,隔天一次。

7月22日-8月10日:中伏灸,隔天一次,根据身体症状调整穴位。

8月11日-8月20日:末伏灸,隔天一次。

8月21日-8月30日:伏后固本灸,三天一次。

三伏灸的注意事项:

1,饮食忌生冷,少水果,少海鲜。喝水要和温热的水,白开水首选,其次红茶、黑茶等性温的茶,少绿茶,禁奶茶饮料。

2,少吹空调,不可对空调风口直吹,空调温度不要开过低。禁游泳,禁淋雨。

3,适量运动,建议早晨慢跑。

4,杜绝一切损伤身体阳气的“作”法。

5,器官移植者禁灸,心脏病患者可选四肢远端穴位艾灸,有不适感立刻停止。孕妇慎灸。

关于艾灸,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学会才是最好的,求人不如求己,自己学会艾灸,才能更好的照顾自己和家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