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山东大煎饼,吃起来很筋道,承载着所有山东人的乡情

总有一些地方一些美食,在饱经艰难苦涩的历史之后仍能飘香浓郁,让人回味流连。作为一个山东人,比起馒头米饭、面饼、面条……小编更加痴迷煎饼特有的劲道与面香。

煎饼,主料可以是白面粉,当然也可以是大豆、高粱、小麦、玉米等五谷杂粮碾成的粉,将这些原料淘洗、浸泡,然后磨成糊状物,就成了俗称的“煎饼糊子”。

在《煎饼赋》里面,蒲松龄把制煎饼过程中的诗意与变化讲得活泼生动,写出了山东煎饼烙制的普遍特点。有机会如果你能近距离看过烙煎饼的过程,就会发现它的精彩与可爱。


烙煎饼讲究三大件: 鏊子、油擦子、篪(chí)子,小时候在农村,老妈摊煎饼前都会先上山割玉米秸、麦秸或者木头木枝,这样摊出来的煎饼面香更浓,随后磨好煎饼糊子后把鏊子支好。

当然除了用到鏊子,小时候老妈摊煎饼都会有一个非常有年代感的自制油擦子,别名也称“油褡子”,是一个用十几层布缝制的方形擦子,上面渗着食用油,摊煎饼之前先用来擦鏊子,擦过之后煎饼糊子更容易推开,也能防止煎饼粘连鏊子,可以痛快分离。

还有一种是篪(chí)子,长相也非常像一个有弧度的尺子,把糊子放在热鏊子上之后,用篪子左右推摊,糊子便可薄薄地摊在了鏊子上,等待揭鏊子而起。

刚从鏊子上揭下来的煎饼薄且酥脆,充满了朴素的谷物特有的甜香。还记得那时自己总是时不时过来转悠一圈,一会掰一点,一会拿走一整张,不用任何菜点我就已经吃得不亦乐乎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