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味在人间》——对于食物的记忆

2019年的上半年,我读了很多轻松的书籍。其中一本是陈晓卿导演写的随笔《至味在人间》。我拿这本书当睡前读物——解馋。作为一名孕妇,很多东西都吃不了。夜里看美食书籍和美食相关的精美视频,有点“望梅止渴”的意思。

相比于陈晓卿导的《舌尖上的中国》,我更喜欢看文字版的《至味在人间》。因为他讲的每一道菜,都伴随着一个人与美食,人与人的故事。“吃什么,在哪里吃这些问题,还不如”和谁吃”来得重要。我喜欢幻想这些菜肴的样式,和他们吃的时候的场景。这个比他们吃了什么,更有趣。

口味是很私人的事情

我其实不是一个吃货,我对吃的诉求很低,甚至不会在吃一道菜之前,为它拍照留念。这个可能与我成长的经历有关。看完《至味在人间》我便很想写写,我与“食物”的故事。

part1 小时候,我们一家这么吃

我妈是粤西北地区嫁到珠三角这边来的。她不像我印象中的客家女人那样,烧的一手好菜。酿豆腐、酿苦瓜、各色果点,我打小一样都没尝过。相比于菜肴的制作,她更愿意花时间想办法赚钱养家糊口。我爸——我没有深挖过造成他口味喜好的原因。他似乎钟爱吃一切臭的东西,并坚信这是有钱人的饮食文化——咸鱼、虾膏、各种腥臭的海鲜干货。

这么多年来,我确信的一件事情是:我们一家吃不到一起。

我妈掌握着厨房的大事,但是由于她为生计疲于奔命,无法分出更多的精力和热情在做饭这件事情上。餐桌上的菜色显得尤其将就,可以说毫无美味、卖相可言。仅限于果腹。

餐桌上,我爸以大人的身份教育我们和外人同桌吃饭的时候,只能夹自己面前那碟菜,不能用筷子挑动和翻菜,也不能把自己喜欢吃的都吃光……但是,父母也不允许我们去亲戚邻居家串门吃饭。因为他们的认为串门的孩子缺乏家教。所以我和哥哥对于爸爸教的“餐桌礼仪”基本没有实战的经验。现在我快30岁了,我闻着隔壁邻居家的饭菜香,我仍然觉得好奇,别人怎么能做出这么香的菜呢?但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原因,我并不无兴趣去串门蹭饭吃。

part2 长大后,我们一家这么吃

印象当中,我大学毕业之前,我们一家都没有机会在外面下馆子。一方面出于金钱的考虑,另一方面,村子里所谓的农家乐,大多是滥竽充数,粗制滥造的,我们也没有好的去处。后来,我和哥哥经济独立了,有了车子,出行也方便了。我们便会在节假日带父母出去市区,尝尝别的口味。

但其实,和他们一道在外就餐的体验感并不太好。

我妈学会了发朋友圈,于是每一套菜都必须先拍视频才能下筷子,哪怕是一碟花生米和一碟海带丝。这是她出于新奇,我能理解。吃饭的过程中,每一道菜她必定要三番五次的嫌贵,说不值得。吃剩下的白米饭也必须要打包。我知道她是心痛我和我哥的钱,出于珍惜粮食,也出于忘不了她小时候贫穷落后,吃这顿没下顿的生活记忆。我和我哥心中有种愧疚感,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和大多数父母一样,她会专门吃一些没人吃的菜。比如汤里面的红萝卜、淮山等无味的食材。她说,老人家不能吃那么多肉,要多吃这些杂粮,才能保持身体健康。我和我哥自然是心痛她的,不断的给她增加伙食费,以及买很多的保健品给他们,希望她能放下这种对于“没钱没吃”的不安全感。结果是徒劳的。没有什么可以改变她骨子里的饮食习惯了。

part3 一个人,我是这么吃的

毕业后,我一个在深圳。工作不忙的时候,会自己倒腾做菜。没几次,就放弃了。我对做饭似乎也没什么热情。工作忙的时候,就在附近的餐厅和外卖解决。我喜欢吃日料和东南亚菜。喜欢三文鱼寿司的鲜甜,米饭中夹杂的一点点醋酸味,也喜欢吃到芥末那一刹那,眼泪冒出的感觉。直到有一次——我吃了不太新鲜的三文鱼,当天半夜得了急性肠胃炎。那次以后,我的口腔和胃部似乎成了卫生新鲜标准的检测仪。我放弃了生冷食物这一选项。

有时候,不愿意花时间下馆子的时候,我会在家将就着吃点速冻饺子和面条。因为对食物的低诉求,我一般什么佐料都不放,另外用小酱料碟,放入黑醋和酱油,搅拌搅拌就下肚了。我一边看着视频一边吃着“粗茶淡饭”没觉得自己哪里过得不好。相反,觉得这种日子好简单自在。

part4 两个人,我们是这么吃的

后来,我谈恋爱了。有次,我尝试着做番茄意大利面给我男友吃。(现在的老公)蕃茄酱当然是从进口超市买的现成的。结果这顿意大利面把他给吃进医院了。同样是急性肠胃炎。一同吃的我,却相安无事。到现在我还是弄不明白,是我面的问题,还是他肠胃的问题。虽然发生了这么不愉快的事情,但我对做饭的热情还未完全丧失。有次我妈生日,我们提议按照食谱用烤箱做一只“烤鸡”,结果这只鸡在烤箱中进进出出三回,依然没有烤熟,和食谱上的烤鸡相比,完全是“买家秀!”这次我相信了,做菜可能是需要天赋的。相反,我老公的厨艺比我好多了,他第一次看食谱就能做出蒜蓉开边虾,小龙虾,可乐鸡翅等下饭菜,让我对他多了一分崇拜。可能应了那句话:“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一起吃吧。”

我们对于这只即将进入烤箱前的鸡,是信心满满的。

part5 三个人,我们要怎么吃的

谈到我的厨艺,我老公表示很堪忧。他说:“宝宝马上就要出生了,到时候谁给他天天做饭啊?”我说:“6个月之前喂母乳呗。六个月吃辅食,以后吃什么,以后再打算吧。”

算下来,我还有将近1年多的时间考虑怎么提升厨艺呢!正所谓船到桥头自然直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