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让人肥胖,脂肪细胞居然有这些好处

似乎脂肪细胞既往一直为人们所厌恶、害怕,因为它造成肥胖的结果让人十分不满,就连科学家也一度认为,脂肪细胞只是人类发展过程中被动、消极的东西。

然而,日前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在顶级期刊《细胞》的子刊《发育细胞》上发表一篇研究,果蝇的脂肪细胞居然会主动聚集到伤口处,帮助隔离外部环境、协助巨噬细胞清理细胞碎片、局部释放抗菌肽!

原来脂肪细胞除了让人变胖,还有这等好处,那是不是意味着胖子朋友们就能肆无忌惮地不需要减肥了呢?这就要从对脂肪细胞的正确认识开始。

认识脂肪细胞

脂肪细胞常见的有两类:单泡(白色)脂肪细胞和多泡(棕色)脂肪细胞。人体内的脂肪组织主要单泡(白色)脂肪细胞构成。

单泡脂肪细胞

也称白色脂肪细胞。细胞中央含有一个大脂滴,脂肪以半液体状态被储存起来,主要是甘油三酸酯和胆固醇酯,正是这种脂肪细胞构成了肥胖症患者的大量脂肪。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普通成人大约有300亿个白色脂肪细胞并重达13.5千克,白色脂肪细胞体积可增大百倍,而且脂肪细胞一旦积聚而膨胀、变大,就很难消失或恢复原状。

多泡脂肪细胞

也称棕色脂肪细胞。这类细胞所含脂滴体积较小较多,分散于整个细胞中。其颜色为棕色是因为有大量的线粒体,含有更多可分解燃烧脂肪的结构,可直接将储存在体内的白色脂肪转变成热量,减少脂肪的堆积。棕色脂肪在肥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白色脂肪被发现也具有向棕色脂肪方向分化的特性,白色脂肪棕色化在肥胖中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科学家们试图将白色脂肪细胞变成棕色脂肪细胞,以求燃烧掉体内过多的脂肪来治疗肥胖症。如在哈佛医学院的布鲁斯·M·斯皮格曼领导的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公布一项研究,目的是探索如何在人体内产生棕色脂肪来实现新的减肥方法。

脂肪细胞不只是使人肥胖

我们在成年之前应尽量避免发胖,将脂肪细胞数目维持在适当的数量;成年之后才发胖的人,一般仅是脂肪细胞因储藏多余脂肪变大造成,这样减肥难度也相对较小。

其实,脂肪细胞除了造成肥胖外,还有很多作用,不仅默默地储存能量,且极其活跃地向大脑、肝脏、肌肉、生殖器官和免疫系统等发出强大的化学信号,指挥人体内的多种活动。

1、提供热量

脂肪可在人体内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热量,是身体内热量的重要来源。

2、调节生理机能

皮下脂肪组织是保护身体天然的隔离层,可防止体温散失,因此脂肪有保温作用。此外,脂肪还有保护内脏器官,滋润皮肤,和缓冲作用。

3、构成身体组织和生物活性物质

脂肪是构成脑神经,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脂肪在体内还构成生物活性物质,如细胞膜的磷脂、糖脂等。

4、溶解营养素

有些脂溶性的维生素,只有在脂肪存在时才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

5、分泌瘦素、脂联素

脂肪细胞通过分泌瘦素来协调身体的能量供给和能量储存,使身体的脂肪总量保持相对稳定。当人体内瘦素含量增加至一定量时,便作用于下丘脑,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取,提高代谢率,增加能量消耗,抑制脂肪合成,从而使体重和脂肪量明显降低;当血清瘦素浓度下降,则摄食量增加,代谢率降低,使体内脂肪容量得以恢复。

脂联素是近年发现的、脂肪细胞分泌的另一种激素蛋白,它具有抗炎、抗糖尿病、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脂肪细胞有优点≠不用减肥

既然脂肪细胞这么好,那么是不是越胖越好?

英国癌症研究中心认为,男性身体超重,结肠癌患病率将会增加25%,如果是肥胖则会增加50%。对于女性身体超重还会对骨盆底造成压力,引发便泌和痔疮。

因此,适当的脂肪对人体正常代谢有益,但多余的脂肪反而会增加身体的负担,尤其内脏脂肪易引发动脉与结肠附近炎症。所以不管胖还是瘦,身材匀称,营养均衡才是真正的健康。那么,如何才能健康减肥呢?

1、“低脂”饮食

人体获取热量的主要来源为脂肪、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三大物质,其中脂肪类食物是造成脂肪细胞体积增大的关键原因。

所以,要想控制脂肪细胞不要体积增大,应尽量减少吃肥肉、奶油、汉堡、薯条、油炸品、巧克力、蛋糕、全脂牛奶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2、“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碳水化合物也可以在肝脏中转变成脂肪储存在脂肪细胞内,肝脏一天大约只能将15~20公克的葡萄糖转变成脂肪,因此碳水化合物转变成脂肪的速率有限,不过,碳水化合物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而胰岛素会促进脂肪的囤积及抑制脂肪的分解,所以要减少米饭、面食、淀粉等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摄取量!

3、合理、规律锻炼身体

锻炼身体是减肥最持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运动来增加体能消耗,调节并改善能量平衡,减少脂肪含量并帮助调节脂肪在体内的分布。

4、良好的早餐是成功的一半

很多现代人因为熬夜晚起的习惯或者第二天赶着上班、上学,直接空着肚子不吃早餐,其实这样是不好是习惯。

发表在Journal of Physiology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表明,养成长期吃早饭的习惯会影响我们体内参与脂肪代谢的基因活性,进而影响脂肪细胞,提高其摄入糖类的水平。这一机制或许会降低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希望大家了解脂肪细胞的坏与好后,能理智面对减肥,科学合理地践行减肥,不要给自己懒惰、肥胖找借口。你身体的健康,只有你自己能把握。

文章来源:兰世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