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白酒行业的现状,你还敢喝酒吗!

酒精勾兑酒(仿白酒)的优势在于“成本优势”和“缩短储存时间”。

对于酒精勾兑酒而言,一吨最好的优级的酒精不过5000元,如果稀释成50度左右的白酒,一吨酒精就成为1.9吨白酒,等于3800瓶,每瓶成本不过1.3--1.5元。

再看看包装,目前市场包装物品单价基本如下:瓶子1.25元/个,瓶盖0.25元/个,胶帽0.08元/个,丝带0.1元/条,瓶标(瓶子上的商标纸)1.5元。总计3.2元左右。

酒精勾兑酒每瓶总成本4.5--4.7元。

再看看传统白酒:

麸曲清香型白酒大致在8000元一吨(65度),折合一斤(65度)4元,(50度)3元。

大曲清香型白酒10000元左右(65度),折合一斤(65度)5元,(50度)3.80元。

浓香型白酒普通级在16000元左右(65度),折合一斤(65度)8元,(50度)6.10元。

成本最高的大曲坤沙酱香酒(茅台酒)的价格构成:

按一斤酒成本算如下:

1)2×3.30=6.60 (小红粱)

(2)2×1.70=3.40 (曲药)

(3) 1×1.20=1.20 (人工工资)

(4) 1×0.20=0.20 (管理工资)

(5) 1×0.30=0.30 (大煤)

(6) 1×0.20=0.20 (水电)

(7) 1×0.10=0.10 (工具磨损)

注:不包括其它辅助器具的费用。

注: 一个甑子需要经8次发酵,取七次酒,才算完成一个生产周期。

刚酿出来的的白酒(简称:基酒)市场价最低以18元/斤来出售,每年按5~7元的价格上浮。

如: (18元的初价+5年份×6元的上浮价 =48元) 既就是五年后白酒价格. 这只是按标准的低值来计算。

但在实际中是根据基酒的年份及品质来定的价位。

像三年的可以卖到40~50元/斤;五年的可以卖80~100元/斤。

以酱香型白酒为例

从制曲到成酒,历时近一年,之后还要窖藏3年以上才上市。

勾兑酒直接用食用酒精兑水,半个月就能够批量完成生产。

粮食酒投入产出比相对固定,投入多少原料,酿出多少白酒,比例基本都是固定的。

勾兑酒通过工业流水线生产,只要酒精足够,基本相当于无限量产出。这是市场上勾兑酒泛滥的另一重要原因。

你一定认为大牌子酒,就是传统发酵的好酒。可惜,你知道吗?大牌子的酒企,往往都会采购巨量的酒精。

你恐怕很难想像,你购买的价格,究竟是酒的实际成本的多少倍。昂贵的包装加上冗长的营销环节、层层加价,咱老百姓购买的价格往往是酒实际成本的好几倍、十几倍,甚至是几十倍!

上世纪60年代-开始,国家为了所谓的“粮食安全”,放松了对白酒的监管,默许,甚至鼓励酒精勾兑白酒,上市。

抛弃传统的白酒发酵方式,只用最廉价的酒精+香精+其它添加剂,就可以“创造”出替代传统白酒的酒了。

特点是:不用粮食发酵、成本很低、可无限量生产。

缺点是:没有传统白酒的独特风味,需要加入各种化学添加剂模拟传统白酒的香味和口感,而很多添加剂对身体伤害很大。

而且,“大品牌”酒企,发现了一个公开的秘密:只要广告打得好,酒精勾兑酒,更能赚大钱。久而久之,不用酒精勾兑,根本就没办法应对市场竞争了。

利益最大化、市场份额才是酒企唯一关心的,既然酒精勾兑更赚钱,那当然选它!

如果说如今酒精勾兑酒真存在问题,那就是诚信问题了。

按照GBT 10781.1-2006 浓香型白酒

GBT 10781.2-2006 清香型白酒

GBT 26760-2011 酱香型白酒等白酒标

凡是产品保障上标注了这些标准的白酒都不得采用食用酒精勾兑法生产,而事实往往与此大相径庭。

更有甚至,产品上标注纯粮固态、甚至多少年陈酿的白酒也采用食用酒精勾兑生产。

市场上的酒大都在原料表上标明,酒是货真价实用高粱、小麦等粮食酿造而成,没添加其他东西,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不少酒是由酒精、香精勾兑而成。这虽然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但由于企业不在原料表中标明添加成分,却按纯粮酿造的酒来卖,涉嫌欺骗消费者。

有人说食用酒精也是粮食,其实不是的,食用酒精主要是利用粮食类的玉米、薯类的甘薯、木薯;含糖原料甘蔗及甜菜的渣、废糖蜜等作为原料经过发酵、蒸馏精制而成的,供食品工业使用的含水酒精。

那么市场上有多少酒精勾兑酒呢?

我们看看据权威人士,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宋书玉怎么说的:真正规范的中国传统白酒,采用传统工艺、手工操作,从原料到酿造,到蒸馏,到贮存,到调制,参与酿造的酿酒大师,全程可追溯的中国白酒是稀有资源。这类酒由于受到产区,工艺的复杂,生产周期长,贮存周期长,在酿酒过程中的比例很小等等因素的影响。这类酒约占整个白酒产量的10%以下。

10%以下,就是10瓶酒里才有一瓶传统白酒!

这是什么概念呢,2016年全国白酒总产量1358.36万千升,那么10%也就是135.8万千升以下了,这数量还不及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的白酒产量,1978年的白酒产量是143.74万千升,为什么用1978年做对比?是因为那时基本上没有酒精勾兑的新工艺白酒。

有些白酒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会在白酒中添加调节口感的除苦剂、调酒剂和香精,追求挂杯的食用甘油和追求口感柔和的柠檬酸等,而厂家因担心影响销售,却不对添加剂进行标注。

这些添加剂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虽说是允许的,但有一点消费者很清楚,那就是,添加剂对人体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可无论什么时候,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秤,也知晓真正的传统白酒的纯粮酒,是不用添加各种添加剂的。

从不少消费者对传统白酒纯粮酒情有独钟看来,我们相信,酒精勾兑酒可以不如实标明各种添加剂的“好日子”也快走到头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