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一家胡辣汤开了37年 不知名却客流如潮

半生闯荡,带来家业丰厚,儿孙满堂,

行走一生的脚步,

起点,终点,

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

——《舌尖上的中国》

胡辣汤之于河南,就像火锅之于四川,拉面之于兰州。在河南人的心里,胡辣汤一定占着他们的食物里的一个重要地位。没有胡辣汤味道的一天,定是索然无味的。

走在郑州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胡辣汤店的影子,或大或小,或新或旧。随意选择一家胡辣汤店,店里坐满了食客。

37年的胡辣汤店和55岁的老人

胡辣汤店的老板姓周,名叫周双成,是周口人,今年已经55岁了。“老爷子从18岁就开始做胡辣汤了,从未间断,到现在有37年了。”周老先生的侄子说。

周老先生和胡辣汤37年的渊源还得从他的妻子说起。“我和老婆一起长大的,我老大(岳父)是做胡辣汤的。”

周老先生和老婆刚在一起的时候,岳父并不赞同这门亲事。“他当时说我没有手艺,连自己都养不活,怎么能养活他女儿。”周老先生并没有退缩,反而开始缠着岳父想要学习做胡辣汤的手艺。

学成手艺后,周老先生借了几万块钱开了一家店。37年来,周老先生每天凌晨三点起床,开始准备一天的食材,熬汤、洗面筋,切牛肉......一碗胡辣汤,二十多种大料,每一件小事他都亲力亲为。

“你看他现在一点都不像个50多岁的人,倒像是六七十了。”侄子心疼地说。周老先生头发花白,走路不便,除了做胡辣汤,大多数时候,他都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坐在一把小凳子上。

当初学手艺的时候,周老先生只是想着以后有一个养家糊口的手艺,而现在更多的是希望正宗的胡辣汤手艺不要失传。市面上的胡辣汤很多,但是味道能与周老先生家相比的少之又少。

从一个小地摊到现在每年增加十几家加盟店,周老先生的生意越做越大。但是胡辣汤的味道依然如故,入口顺滑,辛辣适度,回味无穷。

“10岁开始在这喝胡辣汤,现在我30了”

店里的食客大多是回头客,彼此间都十分熟悉。“今天还是要一碗胡辣汤吗?”店里的大姐对一位刚进店的小伙子说。小伙今年30岁,住在附近,从10岁开始就来店里喝胡辣汤。

小伙趁着中午下班的一会儿功夫,来喝一碗胡辣汤。大姐说,小伙儿最多的一次喝了五碗胡辣汤!褐色的胡辣汤弥漫着各种香料的味道,汤与料相融,牛肉嫩,面筋软,粉条有嚼劲。

“他们家的胡辣汤喝了会上瘾,劝你们千万不要喝。”小伙子边开玩笑边喝着胡辣汤。一米八几的壮小伙蜷缩在小桌椅之间,呼哧呼哧地喝着胡辣汤,画面既搞笑,又温馨。

像小伙一样的回头客还有很多。一位四十多岁的女士刚一进店,店员都热情地和她打招呼, “来啦,今天还要牛肉合和胡辣汤吗?”“行,就按以前的来。”这位女士姓高,家住东区,为了一碗胡辣汤专门来了西郊。

高女士和周老先生是十几年的老朋友了,因为一碗胡辣汤而结缘。高女士每周至少来喝两次胡辣汤,有的时候也会带上家人、朋友。“我身边的人都知道我喜欢喝这家的胡辣汤,带他们来之后,他们也都说味道很好,但我最喜欢的是这个牛肉合。”

牛肉合料足个大,里面的牛肉切得很碎,味道鲜美。外面的饼金黄焦香,酥脆可口,里面的馅鲜嫩绵软。咬一口,一酥一软,饼和牛肉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牛肉合蘸上胡辣汤,口感厚实,满口肉香混杂着汤的鲜美。

漂泊20年的游子魂牵梦绕的味道

肖大哥老家在郑州,今年四十多了,一直在南方做生意。二十多岁的时候他一个人去了GZ打拼,到如今已经二十年了。二十年里,肖大哥除了一直牵挂家里的父母双亲,就是家乡的一碗胡辣汤了,而这碗胡辣汤必须得是周老大家的。

“我从小学开始在这里喝胡辣汤,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店还在。”肖大哥一边喝着胡辣汤一边回忆过去。

小时候的肖大哥,调皮好斗,十一二岁的时候他和同学起了矛盾,动起了手,肖大哥脸上挂了彩,却还是跌跌撞撞地来喝了一碗胡辣汤。

“我当时不敢回家,怕被骂,身上又没钱。”肖大哥就巴巴地看着食客喝着胡辣汤。周老大看见了后,二话没说,给他做了一碗胡辣汤。“我还给我讲了很多。”不是什么人生大道理,但却在肖大哥的心中生了根发了芽。“周老大可能都不记得了,但我一直记在心里。”

此后,肖大哥像变了一个人,这才有了今天的离家二十年的功成名就。肖大哥说,现在走在大街上,很多街道都变了样,不认识了。二十年,离乡漂泊,把家乡也变成了他乡。

好在家乡的味道还在,那些久远的记忆在食物里愈加浓郁。食物不只是饱腹的工具,更是游子和家乡的纽带。

一碗胡辣汤,汤汁浓稠,牛肉嫩滑,面筋绵柔,黄花菜海带丝越嚼越香,一口下去,后劲很足,越喝越上瘾。

一家胡辣汤小店,一个55岁的老人,坚持了37年,对于一家店,一个人来说,37年已经足够久了,却也还不够。

37年春秋赋予这家店的是抹不去的历史印记,也是良好的口碑。这一碗胡辣汤是河南人的美味,也是无数漂泊人的乡愁。

店名:周口周老大优质胡辣汤

地址:伊河路伏牛路西100米

一起来聊

你的家乡有哪些美食让你念念不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