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烤,美食界的C位

“走走走,撸串儿去。”一到下班的点,办公室的小伙伴们就成群结队的前往了烧烤摊。夏天一到,大街上好不热闹,白天的烈日骄阳一过,人们的夜生活更加丰富起来。

今年夏天又赶上四年一届的世界杯,烧烤摊早就座无虚席,大家喝着啤酒,吹着凉风,吃着烧烤,统一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爽”。

撸串,这个极具画面感的词汇,没有谁能抵挡住它的独特魅力。一句话形容烧烤,你会想到什么。

“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场孤独的旅程。”这句话形容烧烤是不是再合适不过,如此有水平的话不是口袋猫说的,它出自今天要介绍给大家的纪录片。

《人生一串》

这部纪录片共有6集,每一集30分钟,目前豆瓣评分飙到9.0,在美食面前大家都表现了极高的热情。

6集各有一个名称分别为:无肉不欢,比夜更黑,来点解药,牙的抗议,骨头骨头,朝圣之地。

昨晚口袋猫一口气撸了3集,完全看不够的节奏。

爱食物的人也爱极了生活,中国人一直对烹饪食物有独特的看法和见解。和高级大厨在五星级餐厅做出的美味不同,烤串儿更贴近日常生活。

大街小巷,支起烤架铺上炭火,摆上几张桌子,串儿火上烤着,扇子扇出香味儿,过路行人难免不驻足几分,坐下来吃几串儿。如果美食界举办一场选秀,pick烧烤,C位出道,我想没人有意见吧。

说起烤串儿,第一想到的就是肉串儿。同样的食材给不同的人烹饪,味道当然不同,更不用说南北方人食物的处理上,差异明显。

昭通的牛肉小串讲究的就是一个精细。食材选择的是3岁左右的小牛,年龄大了肉质就老了,像这样一口一串儿的牛肉串儿,穿法很费时间,如此精细的工作,一人每天至少要重复一万两千次。

烤串儿过程中也很有讲究,需要不停翻转,保持肉的精致,食客才能品尝到牛肉的鲜嫩口感。嘴上说着要少吃,一不留神还是几十串儿下了肚。

与南方的细致不同,北方人处理肉串儿显然简单,粗狂了很多。新疆罗布泊,穿串儿的签子是刚砍下的红柳枝,烧烤之前拿木头炼炭,这肉的分量也是实打实的足。

摆上几块大长砖,煤炭往下这么一铺,大肉串儿就这么依次排开。不用繁杂的腌制,也不需要太多的调味品,只要撒上一把盐,这肉串儿就齐活了。咬上一口,嘴里满满的肉味儿,一个字:香。

如果说第一集无肉不欢是合格的下饭菜,第二集比夜更黑那真的是挑战你的心理底线。直接上图怕各位引起不适,简单列举一下同属肉串儿队伍的小奇葩们,在黑暗烧烤这一部分,南北方可谓是达到了空前的一致。

东北的烤蚕蛹,烤蛾子,口袋猫看一眼已经稍感不适,直到看到广西的烤眼珠子,口袋猫彻底崩溃。相比起来,四川的烤脑花已经是第二集很“正常”的食物了。

奇葩的食材,仰仗于喜欢吃的食客们,好奇心,是吸引食客的第一步,而真正口齿留香的感觉,才是人们喜爱并产生依赖的重要根源之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方北方两种地域的特色,人们的性格,全都体现在了烧烤摊上。北方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南方小嘴慢嚼,回味无穷。

烤串儿里面你能看到南北方文化理念的差异,生活习惯,它是独一份儿,离开这个地域就没了特有的味道,它对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是家的味道,是儿时的记忆,是心心念念的牵挂。

前两集的食材非常有个性,凉山小肉那必须得选彝族特色小山猪,烤全羊你得尝一尝戈壁滩上吃中药长大的可爱小羊,生蚝不是镇江的还真就差那么点意思。

肉吃的多了,就得解解腻,第三集的来点解药就是给各位上菜的。普普通通的豆腐,豆腐皮,土豆,韭菜,在烧烤摊上可变了一副“嘴脸”。

炭杠里的烤土豆,外焦里嫩,搭配特有的调料,融化在嘴里,苏到你头皮发麻;

小小的干豆腐皮里,别有洞天,多种味道闷在口中,想想口水都能留下来。

韭菜最讲究火候的重要性了,烤之前要过一遍水,水分充足不容易烤焦。

打了溏心蛋的茄子了解一下?瞧瞧食客们开心的样子,确认过眼神,这是对的味道,减肥路上的绊脚石,万万没想到是菜篮子里天天见的蔬菜家族啊。

《人生一串》和我们熟悉的《舌尖上的中国》有很大不同,解说很严肃,文案很有趣,一本正经的讲笑话,颇有一点调侃《舌尖》风的意思,B站弹幕更起到了补充文案的作用。

这种反差感恰恰增添了纪录片的趣味性。解说主持人没有刻板的口吻,接地气的词汇用的相当熟练。

“老张很黑,磨出的豆浆很白,而他一天的作息,没黑没白。”请问这个文案是朱广权写的咩?

铁合金的米其林三星大厨,哈哈哈哈,米其林再一次被cue。

烤蚕蛹就烤蚕蛹吧,顾忌蚕蛹的感受是真的没在搞笑么?蚕蛹都被吃了还能有什么感受啊喂。(蚕蛹:我觉得我还可以被抢救一下。)

烤全羊的绝活时间到了,“我们请阿不多开始他的表演”。哈哈哈哈,文案你的表演也不错。

文案皮归皮,温情起来也是感动的人不要不要的。

“早春时节长春的夜晚仍然很冷,吃一口烤土豆,心里的那点儿冰碴子就都化了。”请给我一打这样暖人心的烤土豆好不。

说真的,口袋猫不止一次的想,我们为什么会对烧烤情有独钟,或许大家能从《人生一串》里找到一点启示。

第三集中讲到的露天烧烤摊被称为“烧烤江湖的濒危物种”,这个烧烤摊没有具体的名字,没有固定的地址,摊主是一对父子,简简单单的几个小桌子小板凳,摆在街边拆除不久的挡板旁边。

口袋猫小时候很喜欢吃的一家烧烤摊,现在也不知道搬到了哪里,每一次路过从前的街道,总是会想起记忆里买烤馒头片的场景。

随着城市化发展,路边摊已经少了许多。放眼望去统一整齐的店面装潢,干净,赏心悦目,却独独少了当初与三五好友挤在桌前,冒着被蚊子叮咬的危险,依然吃到深夜的感觉了。

烧烤的魅力,是藏在烟火气里浓浓的人情味儿,吃着的是串儿,品着的是生活。

“共性”的烧烤,“个性”的烹饪手法,“个性”的南北方人,“共性”的性格互补。《人生一串》,还有什么理由不继续追下去呢。

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嚷嚷着要减肥的妹子也加入了烧烤大军。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一顿烧烤解决不了你的内心烦恼,那就多来几顿吧,至于减肥,emmm,从长计议。

不多说了,口袋猫再不走,新上的烤串儿就没了。各位既然已经看到这里,还不放弃挣扎,相约好友,相聚烧烤摊,点几串吃着?麻利儿走起!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