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教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会专家:创造教育是软肋

网络配图

" 目前中国大学所说的创新教育,主要是在做创意教育,并没有真正地做创造教育,所以创造教育是目前中国大学的软肋。" 日前,在大连艺术学院 18 周年校庆系列活动——艺术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上,武汉理工大学创业学院首任院长、研究员、中国高教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专家赵北平提出这样的观点。

他说,我们传统的教育主要在培养雇员。作为高等教育,没有很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其实这个时代是需要雇主型的人才的。所以,我们大学的创业教育不是要培养公司(雇员),是要培养大批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型人才。" 我们有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个社会老板太多,企业家太少,这赋予了我们中国高等教育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三点突出问题:

大学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因材施教,不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去创业,其实有创业潜质、特质的学生是很少的。而在我们传统教育中,对这些有创业潜质、特质的学生,我们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明明是适合做企业、做创业型人才的学生,我们硬要把他用研究型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所以我们没有尊重学生的特质。

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缺失的,没有把创业型人才作为一类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没有,怎么可能有培养方案、师资、课程体系、教材、实践平台、质量评价,这都是一句空话。

社会就是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链条,这中间三个过程,一是知识到技术,二是技术到产品,三是产品到商品。知识到技术是创意,技术到产品是创造,产品到商品是创业。" 创新 " 包括 " 创意 " 和 " 创造 " 两个阶段,所以,创新教育包括创意教育和创造教育。而目前中国大学所说的创新教育,主要是在做创意教育,并没有真正地做创造教育,所以创造教育是目前中国大学的软肋,是做的非常不好的地方。

此次研讨会的主办单位大连艺术学院,在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的目标指导下,建立以学分为纽带 " 三个课堂 " 联动的实践教学体系,建构多种符合艺术人才培养规律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韩群 半岛晨报 海力网记者辛敏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