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觉得白酒那么难喝,而有人却又非常爱喝?

喝酒,特别是喝白酒这件事,非常的奇怪。如果我们以酒的大众意义去理解,多半都会想到的是,啤酒、红酒之类,因为白酒的文化意义,最浓厚的只存在于我们中国,而且还是属于传统文化。在年轻人掌握媒体信息传播的时代,白酒并不是那么的特别的被大众而接受。

我也看到,很多年轻人都不喜欢喝白酒,更别说是那种被白酒爱好者喜欢的高度白酒。

有人会觉得白酒非常难喝,除去那些原本就不喜欢白酒的年轻人,在上了一定年纪中的白酒合理的消费人群中,也有不喜欢白酒味道的人。觉得味道特别的刺鼻浓烈,入口非常的辛辣,受不了,所以觉得很难喝。

他们更难理解的是,

“为什么我觉得白酒那么难喝,还有人会觉得很爱喝?”

当然我们不考虑那些喝酒成瘾的案例,就理智的讨论白酒的口感,中国文化流传下来的白酒,真的不差。其实,我们更需要明确,能不能喝与好不好喝是两回事。就好像未成年不能喝酒一样,不是白酒有错,而是未成年人的身体机能不能承受酒在体内的消化。

而正在喜欢喝白酒的人,其实对喝白酒都有不同的理解。那种,一口半两八钱的饮白酒之法,其实是在浪费白酒的价值,暴遣天物,豪饮真的不适合有味道的优质白酒。既不能体味到我们白酒的价值,更是伤肝伤身体。

白酒正常的饮用方法,应该是配菜以浅尝,慢慢品尝。优质白酒都是一五谷纯粮之精华而酿制,在饭菜之间配以白酒润口,必然能够提升菜味的层次。每日2-3两的白酒足以体会到白酒的乐趣,且有益于身体健康,舒解身心。

喝白酒于我们广大酒友来说,最幸福的饮酒时刻,莫过于全家人齐聚客厅,偕子同乐,与妻对酌。热乎乎的美味饭菜下肚之后,再紧跟着抿一口我们大民族优质酱香酒,一缕热线窜胃,满嘴窖香蒸腾。

白酒是时间与文化沉淀下的产物,体会不到我们生活中人文快乐的感觉,也就很难体会到我们传统白酒手艺的味道。所以,越是注重生活情趣、家庭融合、社交开朗的人,就越能体会到我们白酒的味道。著名作家余华,在《许三观卖血记》里,可是把这样的情感和饮酒结合,讲“这可是神仙过的日子”。

如果有人真的觉得白酒很难喝,大概是因为少了花生米,豆腐干,鱼香肉丝,丈母娘晒的香肠,老婆炒的青菜,一个能陪一醉方休的人,一个懂自己的人,一个愿意倾听自己故事的人…

年轻人喝不动白酒,或许也是因为体会不到人生岁月的经历。喝我们大民族纯粮白酒就会发现,纯粮食发酵的高度白酒,其实也不是全然的辣口。使用传统工艺自然发酵的白酒,也可以是口感醇和的53度白酒。酒浓度在53度时水分子和酒分子缔合得最牢固。加上长时间存储,充分利用了发酵过程,保证了酒品质的同时再口感上也是非常柔和。

白酒是不是好喝,关键还是在喝白酒的姿势、心态以及选定的白酒品质。白酒是一种文化,是时间存储、岁月历练下的产物。品,才能知道眼前这品酒是不是真的好喝。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