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于漳州8090后的记忆——会炸米花的拖拉机

不知漳州的8090后们有没有发现

小时候经常会有人在空地上

用一个类似拖拉机的机器做米花棒

我们称之为“bong米香”

但现在已经很少能够看见了

在小编小的时候

“bong米香”的人经常会在村里的戏台下

边做边卖

引来一大群围观群众

每个人一提就是一大袋

停在村口摆开摊子

也不用吆喝

不用多久就有人舀着大米拎着口袋赶来

消息很快就能传遍全村

<米香>

按现在的说法称之为膨化食品

用大米混着白糖做的空心米花棒

脆脆甜甜的

可以套在手指上吃

舀一大碗米就能炸一大塑料口袋米花棒

够全家人吃大半月的

孩子们更是欢喜的不得了

从小喜欢围着机子看

因此也知道它的制造过程

原理很简单

就是把米挤压

产生高温膨胀

也不用放水

把米和白糖一起放入机器里

随着机子发动

长长的一根米花棒从洞口出来

师傅们熟练的将发烫的米花棒

折成一段一段的

然后塞进麻袋

动作一气呵成

甚是流畅

小时候觉得那一幕很是神奇

卖米花棒的师傅在我眼里俨然成了魔术师

最让人兴奋的是

看到一根根米花棒从机子里出来

空气中弥漫着一层米花的香气

大家蜂拥而上争相品尝

那味道

原汁原味却让人回味无穷

有些人家会专门炸一些玉米棒

玉米的吃起来不见的要比大米的好吃

但颜色好看啊

淡黄色,光看那颜色就让人垂涎欲滴了

那时候还不会用什么色素

有了米花棒就不用担心没有玩具了

一边咬一口

一边挥舞的手里的米花棒

跟小伙伴嬉戏打闹去了

炸好的米花棒要好好保存

否则很容易受潮

那样就变软了

吃起来就不好吃了

小编小时候可是盼星星盼月亮的

盼着炸米花棒的师傅来

在那个物资匮乏

人们也不是很富裕的年代

米花棒真是很受农村孩子们欢迎的一种零嘴

回想起来

那些走街窜巷炸米花棒的

大多是年近中年

满脸的风霜之色

都是外地的口音

可能也是趁着农闲

凭着手艺,赚些外快

真得感谢他们

在童年里

给我们带来了炸米花棒这样好玩又好吃的事

如今

米花棒早已淡出我们的视线

只是偶尔会在漳州的某个一角发现它的踪影

不过还好

它并没有消失

希望这些“古老”工艺能一直流传下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