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与羊肉结合有多鲜?为啥总误认是锅贴?让褡裢火烧完美诠释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款比较老式的小吃,在老一辈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百年前就非常地流行。因其严谨的做工、现做现卖的方式、好吃的口感,让慕名者排了长长的队伍,就算是等上一两小时也是经常的事,搁在现代俨然就是一网红小吃,它是老北京小吃,它叫褡裢火烧。说到这里,有熟悉的朋友吗,很多人觉得像锅贴,不全对也不全错,它的确跟锅贴相近,但吃下去你就会发觉有些不同,再往下看做法,的确不一样,下面跟随小编的步伐,看看那个风靡一时的小吃。

文/老虎头上的兔子

一、关于褡裢火烧

褡裢火烧创造于1876年,相隔至今已经有140多年了,是一款有”味道“的老北京小吃。所谓的褡裢就是古时代的背包,但那时是没有背包的,用长布对折形成的褡裢代替了。这小吃是长条的,对折起来就跟褡裢形像,所以就有了这个名字。很多人觉得跟现代的锅贴相像,其实它们不是同一种食品,之所以这么认为,那一定是没有吃到正宗的褡裢火烧了。它们的馅料搭配差不多,口味自然就不差,但从做法上来说,有两点不同。

1、褡裢火烧是由一张片包着馅料,然后对折卷起,两边不封口的,如此做好便三个褡联在一起。而锅贴是封闭实心的独立的单个。所以褡裢和褡联其实也是谐音相近,名字的由来也有这一层意思的。

2、如果说两者都是煎生的饺子,那么褡裢火烧是纯油煎,而锅贴是油+水一起,两者的做法是有区别的。

二、新鲜口味:羊肉西葫芦褡裢火烧

准备食材:羊腿肉500g、西葫芦1个、中筋面粉500g、料酒20g、芝麻油5g、花生油10g、大葱、生姜、白椒粉、盐、清水

1、和面。500g的中筋面粉分加入水,揉至光滑面团,然后盖上湿布进行醒面,大概需要半小时。

2、调馅。西葫芦选嫩的,然后带皮擦成丝,加入少许的盐搅拌均匀,逼出西葫芦里的水。拌好以后下手抓干水份,拧成一团团的。这时不要以为把拧出的水倒掉,这西葫芦水要留着等下调馅呢。羊前腿肉切片再剁成肉末,加入适量的花生油锁住鲜味,搅拌均匀,然后依次加入适量的白椒粉、盐、姜末、大葱末,再搅拌均匀。接着分次倒入刚才拧出的西葫芦水,直至羊肉完全吸收、搅拌均匀。羊肉吸水,最好是加水给它卸开,这样好有汁,倒入西葫芦水既能增鲜,又保留了西葫芦的营养,那是一举两得的做法。搅拌上劲以后加入西葫芦丝,搅拌均匀,再淋入少许的芝麻油,搅拌均匀就可以了。

3、包馅。发好的面先经过揉搓,排出多余的空气,然后揪下乒乓球大小的面团,用拇指按一下,然后顺着抹开成片,再用擀面棍擀成薄片,上下要薄一些。勺入刚调制的馅料,放置中间,由下往上、由内往外折叠,两端再稍微按压一下收口就可以了。如此做三个,然后连成一排做成一组,便能下锅煎了。

4、煎熟。上平底锅,烧六成热的时候加入适量的花生油,均匀铺于锅底,不用多,煎的另外一面等下重新淋油。下褡裢火烧。下之前稍稍把包好的褡裢火烧往左右拉长,这样既方便煎熟,又有一个皮包馅多的口感了。拉一下然后码入锅内,开中小火慢慢煎成金黄,在朝上的那一面再淋入一些花生油,有扫 子的话,在表面扫一层油更好、更均匀。相继煎成金黄时,这老北京的小吃褡裢火烧就做好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