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体检发现了血脂高,应该怎么办?

目前高血脂人群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趋于低龄化。高血脂症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一旦动脉堵塞,就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病、肝脏疾病等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大约有1700万人死于这种慢性疾病,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30%左右。

如果体检发现了血脂高,应该怎么吃呢?

血脂顾名思义是指血液里的脂肪,但血脂并不是一种单一成分,主要包括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胆固醇在人体内能够自己合成,也可以通过食物摄入。一部分胆固醇随血液循环运送到肝脏,在那里转化成胆汁,分泌到消化道里帮助消化。然后,随着食物达到小肠,一大部分又被吸收进入血液,小部分被食物残渣带走。这样,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就取决于三个方面:

1、从食物中吸收的;

2、人体自己合成的;

3、在消化道中被带走的。

因此,要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就从上面三个方面入手,各个击破。

不必限制食物中的胆固醇含量

因为食物中含有胆固醇,所以以前的膳食指南都限制高胆固醇的食物,从而减少从食物中吸收。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食物中的胆固醇处于酯化状态,吸收率很低。另一方面,人体内胆固醇的合成会受到吸收的影响——如果吸收得多,人体合成就会下降。换句话说,即使食物中含有较多胆固醇,对于胆固醇的平衡影响也不大。因此,最新的膳食指南不再限制食物中的胆固醇含量。

减少体内胆固醇的形成

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会导致血浆胆固醇含量的增加。对于中国绝大多数人,反式脂肪的摄入量都很低,用不着担心。但中国传统烹饪中用动物油、油炸、吃肥肉等饮食习惯,会让人们摄入大量饱和脂肪。因此,要做到以下5点:

『 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烹饪 』

菜籽油、橄榄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有助于升高好胆固醇,降低坏胆固醇。黄油、棕榈油等则含较多饱和脂肪,会增加坏胆固醇的量,尽量少吃或者不吃。

『 该增的增,该减的减 』

减少猪肉、牛肉的量,增加鸡肉、鱼肉的量,吃鸡肉时不要吃皮。

『 牛奶要选择好 』

奶酪、全脂牛奶等也含有较多饱和脂肪,但脱脂的同时也去掉了脂溶性维生素,而且脱脂牛奶的风味口感不如全脂牛奶,如何选择需要自己权衡。

『 早餐少吃油条 』

替换掉油条油饼和加糖豆浆,试试在早餐的时候来一碗燕麦粥。糙米、燕麦和大麦是全麦食物的最主要原料。它们还可以降低坏胆固醇的水平,对减肥大大的有利。与之相比,白面包、糕点等精加工的食物,应该尽量减少摄入。

『 好东西也不可贪多 』

坚果富含单不饱和脂肪,每天吃30克左右坚果能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但别忘了,坚果也是高脂高热的食物,别吃太多,放弃糖衣和盐焗的,选择原味的就好。

减少胆固醇的重新吸收

胆固醇以胆汁的形式进入消化道,然后相当大一部分被重新吸收。如果能够减少重新吸收的量,也就减少了回到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多摄入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尤其是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与胆汁结合而避免它们被吸收。所以,增加食物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是降低血浆胆固醇的有效途径。大多数的降胆固醇食物,也都是通过膳食纤维来起作用,比如粗粮、蔬菜、水果、豆类和坚果等等。

【多食用植物固醇】

植物固醇在分子结构上与胆固醇很类似,但不会产生胆固醇的生理影响。在饮食中,它们会走胆固醇的路,让胆固醇无路可走,使得胆固醇只好跟着食物残渣排出体外。据测定,所有植物性食物中都含有植物固醇,但含量较高的是植物油类、豆类、坚果类等。想要减低胆固醇的重新吸收,可以多吃水果和蔬菜,并适当地用豆制品代替一部分肉类,既满足了优质蛋白的摄入,植物固醇含量也不少。

除了控制饮食,还能如何降血脂呢?

除了通过饮食来控制血脂水平,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助于降低血脂。如果你有血脂异常,应该做到以下4点:

1、坚持减肥

减肥是对抗心血管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高血脂、高血压以及2型糖尿病均伴随肥胖而来,这些疾病都会影响血管壁结构,容易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减肥可以让你身材变好,精气神更足,而且会降低血液里坏胆固醇的水平。

2、适量运动

运动有助于降低坏胆固醇,并提高好胆固醇,降低中风和心脏病的风险。运动还能有效地控制体重,并减少动脉栓塞的风险。每天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赶紧行动起来吧!

3、戒除烟瘾

吸烟可升高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降低好胆固醇水平。停止吸烟1年,血浆中的好胆固醇可上升至不吸烟者的水平,冠心病的危险程度可降低50%,甚至接近于不吸烟者。烟瘾者想要控制血脂,就一定要戒烟。

4、放松情绪

紧张的情绪会升高血压,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有研究表明,对某些人群,过大的精神压力能直接升高血液中高胆固醇水平。放松情绪有效的减压方式,试试摒除杂念,集中精神呼吸,深吸气然后慢慢呼出,重复这一过程,让自己的情绪舒缓下来。

小编提醒:

如果在饮食以及生活方式上做了极大的努力,胆固醇还是居高不下。那么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药,并定期检查肝功能和血脂变化。定期体检必不可少,减少疾病的关键还是在于预防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