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厅堂】出伏后的养生秘诀,看完必须收藏!

最近几天大家是不是明显感觉到气温下降了呢?不瞒你说,小编已经连续两天没有开着空调睡觉了,今早的风甚至让人感到一丝凉意。

今年三伏从7月17日开始,到8月25日结束,共40天。出伏后,气温波动较大,昼夜温差加大,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暑热尚未褪却,凉风已掀衣裙。季节交替,阴阳此消彼长,人体的平衡一不小心就会被打破,夏秋之交的养生还需呵护自己多几点,这就给大家支几招。

出伏养生有“四”点

1防秋乏,睡得“早一点”

出伏后人容易感到疲乏,这就是所谓的“秋乏”。这是因为,经过“昼长夜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

这时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保证充分睡眠,早睡早起,可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适时午睡也利于化解秋乏,同时也可以减少“秋困”的出现。

另外,出伏后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现血压不稳,引发心血管疾病。

2记保暖,穿衣护一点

湿闷热天气渐行渐远,昼夜温差逐渐增大,注意调整增减衣物,预防感冒、颈椎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疾病的发作。

因此,白天要记得通风开窗,夜里要注意保暖。夜晚入睡时,一定要盖上被子、毛巾被之类的被褥抵御夜凉侵袭,不可贪凉。

穿衣也有技巧,一定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部位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

3常舒展,运动稳一点

可选择快走、登山、打拳等。对于老年人来说,每次运动半小时为佳,以“不累”为宜,切忌大汗淋漓。运动后皮肤毛孔张开,一定要及时擦干汗水,穿上衣物,避免凉风入腠理引起疾病。

运动时间选在早晚,中午天气仍然炎热,要避免这个时间段外出。

4防肺燥,饮食润一点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候逐渐干燥,这个时候饮食上要润一点,可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如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蚕、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

适宜的膳食有芝麻菠菜、青椒拌豆腐、百合莲子汤、百合脯等,有补肝益肾、开胸润燥、益气宽中、安神养心的功效。

给大家带来一汤一菜,润秋燥,养心神。

一汤·银耳雪梨蜂蜜汤

原料:

银耳15克,雪梨250g,蜂蜜适量。

做法:

1、取干燥银耳15g,热水泡发洗净,摘取白色部分入锅,加水800ml,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1小时;

2、250g雪梨去皮去核,切成约2cm见方的块,加入锅中同炖;

3、30分钟后关火,待降至约40度左右加入蜂蜜,搅匀使用即可。

功效:

银耳:具有润肠、益胃、补气和血、强心补脑、提神、美容嫩肤、延年益寿之功效。

雪梨: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之功效,特别适合秋天食用。

蜂蜜:养阴润燥,润肺补虚,和百药,解药毒,养脾气,悦颜色,调和肠胃。

一菜·西芹炒百合

原料:

西芹(150克)、百合(200克)、盐、胡椒粉、味精、油、淀粉。

做法:

1、西芹洗净,切成3厘米见方的菱形块;

2、百合洗净,掰成小瓣;

3、把西芹、百合放入沸水汤锅,烫至刚熟时捞起;

4、炒锅放在火上,下油加热至五成油温,下西芹、下百合,烹调料,快速翻炒至匀,放入味精勾芡收汁后起锅装盘即成。

功效:

降血压、镇静、健胃、清火、润肺、安神。

顺应节气,与天时一起养生,在入伏之后吃点养生天然食品,做个健康的人儿。

撰 文 小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