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月饼给“肝”带来的困扰

明清时代,月饼已成为我国各地的中秋美食。《明宫史》中载"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饼瓜果......如有剩余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合家分用之,曰“团圆饼”也。"沈榜的《宛署杂记》在记述明朝万历年间北京风俗时说:"八月馈月饼,士庶家俱以月饼相馈,大小不等,呼为“月饼”。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同时现在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月饼陷的种类也由以前单一的五仁馅月饼到现在多元化的变化。

我国月饼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花样不断翻新,品种不断增加,地区的差异使品种外观、口感、味道各具独特风格。

花色近似,但风味却迥然不同:京津月饼以素字见长,油与馅都是素的;而广式月饼则轻油而偏重于糖;苏式的则取浓郁口味,油糖皆注重,且偏爱于松酥;潮式月饼身较扁,饼皮洁白,以酥糖为馅,入口香酥。

现在的月饼有冰皮月饼、莲蓉月饼、蛋黄月饼、鲜肉月饼、云腿月饼、果蔬月饼、海味月饼、椰奶月饼、茶叶月饼、甚至还有功能性的保健月饼。

每个人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款月饼,但是也要在这里劝诫大家即使是在适合大家胃口的食物也不要贪吃哦!这样会给你的肝带来伤害。

现在就说说含糖量高的月饼和鲜肉陷月饼,由于现在的月饼陷多样化,人们也在节日的氛围里对月饼也是“情有独钟”多吃上几块,但是现在的月饼陷主要还是以糖为主要酌料,含糖量比较高,多食的那几块有可能就是给“肝”带来生命的另一个符号。超过身体需要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将转化为脂肪存积,引起高血脂、脂肪肝及肥胖,反而增加肝脏负担,不利于肝脏功能恢复。

另一种就是鲜肉月饼,月饼本身就含有一定的油脂,再加上里面的陷是肉馅,不仅含有高脂肪还有过多的油脂,过多的食用鲜肉月饼会导致脂肪分解后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最终经血液循环系统被肝脏吸收,由肝脏转化合成低密度脂蛋白;所以肝脏不好的人如果再吃大量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就会加重肝脏的负担。一是直接诱发肝炎的发生;二是难以分解的脂肪在肝内堆积着,就会变成脂肪肝,严重者会引发肝纤维化,继而发展成肝硬化、肝癌。

温馨提示:在这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大家也要注意了,酒和烟也要远离。嘴巴享受美食,却让肝脏担当“解毒”的角色,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分工既然已经既定,所以我们就应该选择合适的不伤肝的食物,因为肝脏早已不堪重负,需要细心呵护。

《八月十五夜玩月》有云:“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七夕远去,中秋将至,这是天空中飘散着荷尔蒙的忧伤,在此劝诫大家一句:“劝君惜取少年时,养好身体自己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