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已至,最易生病的日子来了!守好身体“三气”,秋冬更健康!

最近几天,你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虽然中午的阳光依然耀眼,可是早晚的凉风渐起,不由得想裹紧了衣衫。

因为近日我们已经迎来秋天的第三个节气——白露。

要知道,白露可是全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

秋高气爽,却又气候干燥,很容易出现“秋燥”、患上感冒,部分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可能会出现症状反复的情况。

健康东安提醒大家,守好身体“三气”,吃些“白露果”“白露菜”,从现在开始就要做好必要的防护、保健,守住身体防病底线,为安度秋冬做好身体储备。

白露

养“三气”,防“三病”

1

润肺气,防秋燥伤人

白露到,养生第一件事就是养肺。

因为白露以后,秋风渐强,在降温的同时,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秋在脏腑为肺,而肺主皮毛。风燥之邪容易由肌肤、口鼻而入,出现口眼耳鼻干痒、皮肤干燥脱屑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鼻腔出血。所以,肺气还要继续润。

应 对 法

最简单的就是要多吃些白色食物,能入肺、润肺,比如银耳、百合、梨等等。

在增加养阴润肺食物的同时,建议也适当增加一些酸甜口味食物的摄入(存在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朋友除外),因为酸甘化阴,也可以起到对抗燥邪、缓解症状的目的。猪肉、鸡肉、梨、荸荠、甘蔗、木耳、蜂蜜、芝麻、玉米、枸杞子、菊花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要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的养阴润肺食物或者是药物,性味都是偏平、偏凉、偏微寒的,对于阴虚火旺引起的症状效果颇佳。但是白露以后天气渐冷,适量食用一些具有补气行气、温中活血的食物,有助于身体机能的改善,能够达到更好的养阴防燥效果,因此适度温补不能少。常用的食物有:羊肉、洋葱、葱、姜、蒜、肉桂、陈皮、山楂、玫瑰花、萝卜、当归、黄芪、三七等等。

另外,推擦鼻梁也有助于养阴润肺。用右手食指指面放在鼻尖处,以顺时钟和逆时钟方向交替揉动,由鼻尖向鼻根反复揉动,约20至30次。

2

护阳气,防呼吸道疾病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就穿棉。”“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这些民间俗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白露这个节气的气候特点——天气转凉。

都说“春捂秋冻”,那是处暑时节的时候,温燥阶段阳气尚足,尤宜敛之。而白露时节,阳气已较立秋、处暑相对不足。谚语说“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意思是,处暑时还需要天天洗澡去热,白露以后就不能裸露身体了,以避免着凉。如果这时穿得过于裸露,冷空气会刺激皮肤,人体因着凉而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寒邪,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等。因此,此时虽要敛阳,更要护阳!

所以,到了白露,中老年朋友就不要继续冻了。

应 对 法

在早晨、晚上外出时要适度增加衣物,做好腰、腹、脚的防风、保暖。特别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和关节炎患者、体质较弱的老人,更要注意随着气温的变化加减衣物。

晚上睡觉不可贪凉,要适度关窗,避免风邪诱发伤风感冒。换上长衣长裤入睡,将薄棉被备在床头,是十分必要的。

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疾病的朋友,季节变化容易让症状出现加重,所以一定注重头面部的防护,可以根据情况佩戴口罩、防风镜等防护装备。

3

养心气,防心脑血管疾病

咱们在文章一开始就说了,白露时节的早晚温差大。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来说,太冷太热都是诱发因素。因此,在白露节气到来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要特别注意。

应 对 法

季节更替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这是因为,夏天吃的药和秋冬吃的药,在药量和药效都有所不同。秋冬天气转冷,血管收缩,则需要增加剂量或根据病情换药,要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同时注意休息,避免感冒诱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秋天养心,还要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避免烦扰。如果心情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

大家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呼朋引伴到处走走,根据个人喜好,唱歌、跳舞、聊天等等,让自己心情舒畅、开怀大笑,不仅能够吸入清气,呼出浊气,还能够加速血液循环,调节人体机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白露

这些益寿食物要吃些

“白露菜”

山 药

山药不仅有“神仙之食”的美誉,还有“食物药”的功效,可以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血液循环。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蒸着吃、做汤喝、炒菜均可,蒸着吃的营养损失最小。

食谱推荐:香酥山药

【材料】鲜山药500克,白糖125克,豆粉100克,植物油750克,醋、味精、淀粉、香油各适量。

【做法】

1.山药洗净,上锅蒸熟,取出后去皮,切1寸长段,再一剖两片,用刀拍扁。

2.锅烧热倒入植物油,等油烧至七成热时,投入山药,炸至发黄时捞出待用。

3.另烧热锅,放入炸好的山药,加糖和水两勺,文火烧5、6分钟后,即转武火,加醋、味精,淀粉勾芡,淋上香油起锅装盘即成。

【功效】健脾胃,补肺肾。对于脾虚食少,肺虚咳嗽、气喘者更为适合。

红 薯

旧时农家在白露节气就有吃红薯的习惯。估计村里的老人又该叨念起那句老话了——“白露起,红薯生”。红薯耐旱、生命力强,红薯的嫩叶可以当蔬菜,薯块是粮食,薯藤用作猪饲料,地垄下的老藤还可以喂牛——总之,在庄稼人眼里,红薯全身都是宝。

红薯的膳食纤维能增强肠道蠕动,通便排毒,尤其对老年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还能减少肠癌的发生。

“白露果”

龙 眼

福州有“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寓意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功效。

龙眼甘温滋补,入心脾两经,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

农谚说:“白露打枣,秋分卸梨。”白露前后,农家开始收枣,以前大多数时候都是用竹竿打枣,只是用力要轻,以减轻对枣树的伤害,否则来年枣树产量就堪忧了。

秋季,吃枣其实也大有讲究。我们常吃的有鲜枣、干枣等。其中,鲜枣不仅甜脆多汁,而且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高。但鲜枣在常温下几天就会失去鲜脆的口感,为了方便保存,就将鲜枣晒干制成干枣。鲜枣最好生吃,有利于营养的吸收。而干枣比较适合煮粥或煲汤,能将营养成分很好地释放出来。

秋天较为干燥,而红枣性味温甘,入脾胃经,有补脾和胃、益气生津、养血安神、解药毒的功效,是补气养血的好食品,同时又物美价廉。但是注意,一次别吃太多了。

食谱推荐:板栗红枣粥

【材料】糯米30克,大米30克,栗子仁(熟)10颗左右,干红枣10个左右。

【做法】

1.糯米和大米淘洗干净,提前放入清水里浸泡,再与适量清水一起放入锅中,加入红枣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约30分钟,中间搅拌防止粘锅底。

2.熟板栗切小块。

3.30分钟后加入板栗块。

4.继续煮约20分钟至粥粘稠即可。

(喜欢喝甜粥的可以放冰糖或白糖,也可以配小咸菜吃,份量和甜咸按人数和自己喜好来定。)

此外,还要提醒大家,不少人觉得白露过后秋意渐浓,就开始大量进补,却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有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病和哮喘的朋友,在饮食调节上要慎重,平时要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和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

对于体虚、想要进补的,这时最好通过食补代替药补,而食补首推喝粥。比如银耳粥、莲米粥、芝麻粥、红枣粥、红薯粥、玉米粥等,清淡、易消化。

———— / END / ————

转载请注明来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