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看这片,因为它我胖了5斤!

提到美食纪录片,我们第一时间会想到《舌尖上的中国》,从2012年第一季播出之时就收获了大量好评,看的观众们口水直流。

作为《舌尖》系列的忠实粉丝,椒椒看完了两季电视纪录片,外加一部院线上映的《舌尖上的新年》。

其中吸引我的不仅仅是那些好看好吃的精美食物,还有片中对各地风土人情的展现。

我们能够足不出户的通过食物了解他们的生活,感受了一段特别的阅历体验。

对《舌尖》系列有多喜爱,就对其第三季有多痛恨。

上半年的这部续作让多数观众感到失望,曾经美食、人文结合的《舌尖》变成了一部移动的植入广告片。

根本原因还是这一季总导演换人了,原先前两季的导演陈晓卿离开了央视。

而《舌尖》系列带来的高收视率自然不能因为一个人的离开就这样结束了,所以换人执导了续集。

换人之后的《舌尖》质量下滑严重,也不由得让人感慨可能看不到以前质朴的美食纪录片了。

所幸的是,久未现身的陈晓卿导演带领着新团队为我们呈现了新的美食纪录片:

《风味人间》

这部纪录片10月28日在腾讯视频播出以后,第一集点击量已经破两亿,豆瓣也收获了9.4的高分评价。

椒椒看完之后的观感和第一次看《舌尖》时一样。

原汁原味的美食,地地道道的人文。

新疆阿勒泰地区

哈萨克族牧民毛勒提别克一家以放羊放马为生,每次驱赶羊群都像是一次大型的动物迁徙。

蓝天绿水,高山青草的优美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动物肉质自然也很鲜嫩。

他们会用不足一岁的羔羊来招待客人,将小羊剥皮洗净后,切成大块,放入清水中炖煮。

不放任何调料,煮熟的羊肉置入盘中,一份野性十足的手抓肉就完成了。

鲜嫩可口,浓香清甜。

除了手抓羊肉,最具有哈萨克族风味的本土美食还得属接下来的马肉。

选取马肋排这样的上好部位,顺着肋排切下一整条肉,腌制过后塞进洗净的马肠中。

经过一天一夜的风干,马肉在夜晚结冰,白天解冻。

摄制组也不再局限于拍摄肉眼可见的食物变化,通过显微摄影把附着在肉上每一片雪花的形状都记录了下来。

风干后的熏马肉马肠煮熟后,切片就能食用,香气扑鼻。

作为从来没有尝过马肉的人,这种诱惑实在太大了!

看得我口水直流!

牧民们的食物做法虽然简单,却胜在羊、马的生长环境优渥,食材高级,光是其本味就足以让人把舌头嚼下肚去。

这每一份食物,每一片草地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养育出了好客热情的哈萨克族牧民。

镜头转到安徽南屏村,

中国每家每户过年前总会开荤,杀猪这件事甚至是每年的必备节目,它象征着四季轮转,新一年的开始。

南屏村的汪兆惠夫妇所做的熏火腿是当地一绝,切取肉质厚实的猪后腿,撒盐、腌制、曝晒。

只等过年那天将火腿翻炒后端上饭桌,团圆的家人吃着年夜饭,享受温暖的亲情时刻。

《风味人间》的“人间”二字不单单是指中华大地上的美食故事,还有世界各个角落不为人知的趣事。

火腿是中西方都极受欢迎的食材,西班牙的火腿制作工艺名列前茅。

窖藏丰富的火腿储量,

在看到画面的那一刻,我没出息的想到:

我得吃多少年,才能吃完啊!

西班牙人对火腿的处理方式也有区别,将熟成后的猪大腿直接搬上桌,请来刀工一流的师傅。

用特殊的刀具片薄片,送入每位客人的口中,仪式感十足。

肉虽然好吃,但容易腻,主食的配搭必不可少。

河南孟津地区,

这里的人们以种植小麦为主,成熟的小麦我们见过也吃过,但在青黄不接时,灌浆饱满的青小麦也能做成美食。

脱粒、去壳、汆炒,上磨碾压。

一来二去之间,这名叫“碾转”的面条状食物就完成了。

既能干吃,也能搭配佐料凉拌。

不嫌麻烦的话,打上一个鸡蛋,倒入碾转快速翻炒,撒上葱花,一碗热腾腾的鸡蛋炒碾转就出锅了。

主食界还有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员,土豆。

这可是能够穿梭于宇宙之间的神奇食材。

电影《火星救援》里的马特·达蒙能够存活下来要感谢土豆在哪都能落地生根的强大生命力。

甘肃地区处理土豆的方法,会将蒸熟的土豆洗净、剥皮.

放到木槽里,抡动木槌反复敲打,获得粘性十足的“洋芋搅团”。

加上一勺油泼辣子就是一碗能够大快朵颐的美食。

法国人也爱吃土豆,他们会将土豆泥、牛奶、奶酪一起加热混合起来,搅拌均匀后土豆泥能够拉出丝。

高热量却又让人欲罢不能的瀑布土豆泥。

第一集的标题名为“山海之间”,前面都是陆地上的事,接下来就是水里的食物。

11月初是吃大闸蟹的好时候,清蒸蘸料食用是家家户户的常见吃法。

在苏式厨师的手下,能把螃蟹做出新滋味。将蟹柳蟹粉放在蟹壳中承托,封上酥皮,进行烤制。

异香满口的酥皮蟹就完成了。

剩下的蟹黄、蟹膏放入锅中翻炒,熬出没有一丝蟹肉掺杂的秃黄油。

秃黄油与各类佐料拌上米饭,香气扑鼻。

淡水说完说海水,海鱼的捕捉难度要高于淡水的鱼类。

台湾的沿海地区有一类传统的捕鱼职业,镖鱼手。

站在高高的镖台上,乘风破浪,仅用一杆镖鱼枪与大海对抗。

这是真人版的“海贼王”。

静待时机,瞄准猎物,一招制敌,颇有几分武林高手的风范,看的人热血沸腾。

功夫不负有心人,镖鱼手卢旻易成功捕获了一条超大的旗鱼。

蓝紫色的背部纹路,白色鱼肚,这么漂亮算得上鱼中西施了。

这么漂亮的鱼,不如就把它做成生鱼片吧。

除了生吃,三杯旗鱼皮也是渔民常吃的做法。

第一集已经接近尾声,却让人意犹未尽,能让我手中的泡面吃出满汉全席的感觉只有它了。

这样厚重的纪录片质感得益于三个熟悉的人名。

首先是总导演陈晓卿,对于片中涉及到的人、物严格把关,确保不会出现《舌尖》第三季的尴尬境地。

同时加入了新奇的拍摄手法,走遍大江南北,世界各地寻找值得一拍的美食。

二是配乐阿鲲,《舌尖》系列之所以感染力十足,动人唯美的背景音乐也是关键所在。

阿鲲从第一季到现在都是主配乐,有了这位大师也使得《风味人间》能够保持高水准的听觉感受。

三是解说李立宏,沉稳且富有磁性的嗓音搭配上垂涎欲滴的食物画面,观众的饥饿感就被勾了上来,有着能刺激食欲的魔力。

铁三角组合再度聚首,打造的精品绝对是当得上国内的年度纪录片之名。

多谢这群用心的老饕们热情款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