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藏”之始在立冬

立冬是反映阴阳气机更替的八大重要节气之一,标志着冬季的来临,逐渐天寒地冻,万物凋零,人体阳气潜藏于内以抵抗天气之寒冷,故养生应顺应其规律,贵在养“藏”。

1.防寒防热,温润补肾

立冬后,要避寒就温,尤其要重视足部、腹部、背部及关节等部位的保暖。但也不能过热,要避免暖气温度过高而出汗,否则肾阴、肾阳均会受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立冬要养阴,但气候又逐渐趋于寒冷,故立冬的饮食以“温润”为原则。温润的食物常见的有马铃薯、山药、核桃、芝麻、板栗、花生等。此外,立冬乃养肾之时,可适当多吃些黑桑椹、黑芝麻、黑米、黑木耳等黑色食品。樱桃、山楂、金桔、杏、木瓜等温润的水果也较适宜。

2.“立冬三宝”——黑豆、捏耳、屈膝行

黑豆味甘、性平。具有润肺清热、养血平肝、明目健脾、补肾益阴等功效,其皮还可养血疏风。此外,黑豆尚有乌发须以延年、祛风热而止汗之功效。用黑豆烤后泡茶饮,有减肥效果;黑豆炒后醋泡食用,有辅助降压作用。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肾气通于耳,经常按摩耳朵,可以达到固肾养肾的目的。分别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从上至下在耳朵两侧进行按压,若有结节或痛处,将其揉散;然后,两食指伸直,用力适度,分别插入两耳孔,旋转180°,反复3次后拔出,连续6次,可达补肾、聪耳、健脑之功。

人的衰老及受寒,多数从足部开始,肾亏也往往先累及下肢。立冬是补肾的开始,而膝位于足与肾之间,故调节足与肾最好的方法就是曲膝行走,此乃延缓腿部、腰部及全身衰老的好方法。曲膝行走,不仅可使腰部及腹部肌肉拉直,促进气血输入双肾及下肢,还可使命门之火旺盛,心肾相交,补益肝、脾、肾之亏虚。经常练习屈膝行走,还有助于减肥,尤其是腹部的肥胖。

3.藏形、藏气、藏意,全面养藏

立冬开始,万物休养生息,此时也正是人体储存能量的最好时机,需要从形、气、意三方面全面养“藏”。

在“藏形”方面,应做到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达到“敛阳摄精”的目的。运动以舒缓柔和为主,如太极拳、八卦内功、散步、登高等均可选择,以身体微热为度。不宜进行剧烈运动,特别是下午和晚上,尤要避免大汗淋漓,否则耗损肾阴,干扰阳气的收藏。

在“藏气”方面,做到“无泄皮肤”,“无扰乎阳”。不要开泄皮肤出汗,忌食辣椒、葱蒜等辛辣燥热及烧烤、油炸之品,以免扰动阳气。其他如桑拿浴、过食火锅、捏背出汗等,均应避免。这样才有利于阳气潜藏及阴精蓄积。

在“藏神”方面,“使志若伏若匿”,使情志安宁,神气内藏,以此收心养精。在生活中,放下过多的欲望和追求,不宜过度地求名求利,做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养生一荐若立冬当日为晴天,一般当年冬季是个“寒冬”,宜食“立冬补肾粥”:黑米20克,黑豆20克,黑芝麻10克,粳米50克,薏苡仁30克,核桃6枚,百合10克,莲子10克,枸杞10克,熬粥,经常食用此粥。

若立冬当日为阴雨天,多为“暖冬”,宜食“敛阴补肾粥”:在“立冬补肾粥”的基础上加乌梅3枚即可。

(来源:家庭医生报作者:江西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王茂泓责任编辑刘正辉网络编辑陈师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