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养生,进补有道,重在“藏”!(附营养师推荐食补方)

立冬,冬三月之始。表示冬季自此开始。此时,草木凋零、动物蛰伏,万物都趋于休止,开始养精蓄锐,为春季的勃发做储备。

冬天已至,你做好准备了吗?

立冬养生,重在“藏”

古人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冬之后,养生的重点就在于 “藏”,即适当进补,辅以运动和精神调养。

起居:养精蓄锐

冬季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睡睡懒觉都是可以的,这有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年轻人应少熬夜,中老年人晨练时间宜推迟,出门做好保暖工作,以“慢运动”为主,忌大汗淋漓。

饮食:进补有道

1.少吃咸,多吃苦,适当进补

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

若冬季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五行水克火,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此时应多吃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这样就能抗御过亢的肾水了。

推荐食物:羊肉萝卜汤(补脾益气)

羊肉有补脾益气的功效,而萝卜是凉性食物,与羊肉搭配,堪称冬日进补绝配。

把羊肉切块放入冷水中慢慢加热(若一开始放入沸水中煮,不利于肉中杂质排出),水沸后捞出;再加入热水以及葱、姜、八角一起炖制,快熟时放入萝卜即可。注意盐要在快出锅前放,加盐过早会导致肉不容易炖熟。

小提醒:羊肉中嘌呤含量较高,痛风患者不要多吃。另外,购买时要选择羊肋部的肉,炖出来口感较好,而且有嚼头。

2.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

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有虚实寒热之辨,立冬进“补”,也要因人而异。

少年阳气正盛,小补即可;而中年人身体情况因人而异,因根据状况适当进补,重在调养;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人群,更应多重视保护。

推荐:水煮花生米(女人补气血)

花生米是补气血的“良药”,尤其是在女性经期过后,需要补充流失掉的铁。但最好是用水煮,补阴作用尤佳。炸花生米油脂含量高,吃多了还易“上火”。

3.南方清补,北方温补,高原润补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北方好些地区都已经飘雪了,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肉等。

而长江以南地区虽然已入冬,但气温较北方地区要温暖得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为主,比如鸡、鸭、鱼类。

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木耳、梨为宜,比如冰糖炖雪梨就很不错。

推荐食物:清炖牛肉(男人补气血)

气血亏虚也经常会找上男人。尤其是现代男人,工作忙,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很容易出现气血暗耗。

相对于女人,男人的活动量大,新陈代谢快,因此,可以多吃一些肉类来进补,羊肉偏燥,牛肉更好。

做法以清炖为宜,中医讲“隔水做”补阴,烧烤的牛羊肉不宜多吃。

注意保暖

立冬之后,气温骤降。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护好头部、手部、脚部;外出时戴手套、帽子、围巾,穿大衣;睡前用热水泡泡脚;刮大风时最好不要迎风行走。

适当锻炼

冬季不适宜进行剧烈运动,但适当的运动是很有必要的,不仅能够提高身体抵抗力,还能呼吸下新鲜空气。

老年人应注意局部的保暖,可多做一些柔和的锻炼,如练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操。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立冬后,正是流感大行其道之时。“藏”好身体,补足气血,提高自身免疫力,才能抵御流感侵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