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多半是“吃”出来的,5种饮食习惯伤脾助湿,早改早受益!

湿气,这些年频频出现的一个词。

十人九湿,现在有湿气、湿气重的人,真是越来越多。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恐怕和“吃”脱不了干系!

湿气多半是“吃”出来的

要解释“湿气”和“吃”的关系。就要先说说“湿气”和“脾”的关系。

在五脏中,脾是运化水湿的,如果脾受到了伤害,水湿则无法完全运化,于是就会在身体内堆积,久而久之,湿气就形成了。湿气形成后又反过来伤脾,彼此恶性循环,这正是湿气难以去除的原因。

湿气由脾而生,而脾的健康和我们日常饮食息息相关。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会让脾变得虚弱受损,湿气自然就跟着来了。

5种饮食习惯伤脾助湿,早改早受益!

1、暴饮暴食

开心了,要大吃一顿;难过了,要大吃一顿。吃到想吐后又开始懊悔,下顿节食,不吃了。如此反复,暴饮暴食,脾最先受不了。

暴饮暴食是很容易造成脾虚的。如果脾虚后还继续暴饮暴食,不但湿气会加重,还会导致气虚和痰湿,很难调养。

2、不吃主食

《黄帝内经》上说“五谷为养”,从中医角度说,粮食都是入脾经的,是对脾最好的食物。

从消化的角度说,粮食的消化也是最节能的,而产生的热量也比脂肪和蛋白质要低,这都是养脾需要的。

如果长期不吃主食,脾得不到滋养,反而负担过重,自然要脾虚湿气重的。

3、嗜食冷食

脾气是人的生气,破坏不得。很多医生会告诉大病初愈的人,喝温热的流食,就是为了温养虚弱的脾气。

生活中很多人都不注重养护脾气,贪吃生冷食物,才导致脾虚湿气重。

生冷的食物进到体内,首先要被预热到36摄氏度才可能开始消化,这个预热过程是耗能的,也是消耗脾气的。

4、贪吃甜食

滋腻伤脾,适量吃点甜食能提供能量,帮助消化吸收,但是吃多了就会减缓肠胃蠕动,伤脾了。

所以,吃多了甜食后,会出现打嗝、胀气、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

5、喜食快餐

外卖等快餐食物一般都很重口味,偏油腻,吃多了是很伤脾胃的。

尤其是在夜晚的时候,拿快餐当宵夜,更会增加肠胃负担,伤脾助湿的同时,还很伤肠胃。

祛湿补脾,两个食疗方管用!

脾湿因饮食而来,也可通过饮食调养,两个简单的食疗方就很管用。

1、蒲公英五方草茶

食材:蒲公英根、薏苡仁、赤小豆、蒲公英叶、山楂、芡实、玉米须、淡竹叶、五方草

做法步骤:

①野生蒲公英根洗净,切段,蒲公英叶和淡竹叶洗净,炒制成茶,备用;

②赤小豆、薏苡仁,炒熟,备用;

③山楂、玉米须和五方草,洗净晒干,备用;

④取蒲公英根0.7g、薏苡仁0.7g、赤小豆1.7g、蒲公英叶0.2g、山楂0.1g、芡实0.3g、玉米须0.1g、淡竹叶0.1g、五方草0.1g,全部碾碎,做成茶包即可。

功效:健脾祛湿,补益五脏。

蒲公英,虽然对脾的作用甚微,但却十分养胃,脾胃一体,所以对健脾祛湿也是很有帮助的。而且,蒲公英有利尿作用,可以帮助身体排湿。

薏苡仁,能利水渗湿,有助于清热排脓和治肌肉风湿。又能健脾止泻、补益肺脏。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能利湿消肿(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痈肿)、清热退黄、解毒排脓。

山楂,对胃肠运动功能具有调节作用;芡实,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之功效。

玉米须,是利尿消炎的。淡竹叶,有清凉,解热 、利尿通淋等功效。

五方草,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且可延缓衰老。

2、艾叶煎鸡蛋

主要食材:鲜艾叶120克。

其他食材:鸡蛋3个,油、盐适量。

做法步骤:

①将新鲜艾叶去柄留叶,清洗干净,然后放入沸水中焯一遍后捞出,放在清水中泡20分钟,备用。

②将3个鸡蛋磕入碗中,加点盐、料酒、温水打散,备用。

③将浸泡好的艾叶捞出,拽干水分,稍切几刀。

④热锅下油,倒入艾叶翻炒一会,然后放入适量的盐,再将蛋液淋入。

⑤旋转炒锅至蛋液铺满锅底,蛋液稍凝固后翻炒至熟即可。

功效:散寒止痛,祛湿补脾。

艾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

艾叶不仅具有温经散寒,调经止血作用,而且还有通络止疼,温补强壮功用。

艾叶可以用以去湿气和寒气。艾叶本身性质温热,又属于极阳之物,所以使用艾叶是可以起到去湿气和寒气的作用的。

艾叶除了煎鸡蛋食用,也可用来泡脚,同样有祛湿的作用。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