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派 | 糍粑还有这样一段小故事

小时候放学路上,总能遇到老大爷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高喊“卖糍粑咯~”,这清脆的声音顿时把我们的馋虫勾了起来。一会儿功夫,车边就围满了人,你二斤,他三两,小伙伴儿们趁热把糍粑送进嘴里,emmmm……那种美味至今难忘~

关于糍粑的由来

相传春秋时期,伍子胥修建了"阖闾大城",完工后,伍子胥对亲兵说:“今后如国家有难,百姓受饥,在相门城下掘地三尺,便可找到充饥食物。”后来伍子胥自刎身亡,越王勾践趁机发兵讨伐吴国。期间,人们根据伍子胥生前所说拆墙挖地,惊奇地发现城基是用熟糯米压制成的砖石,可用来食用。之后在楚地,每到年底,人们便要用糯米制成像当年"城砖"一样的糍粑,以此来祭奠伍子胥。后来,糍粑因为粘成团状,被视为象征一家人永远和和睦睦,幸福团圆。

说到做糍粑,其过程和磨豆腐一样,费力气也需要技术,通常是家里人一起下手才能做出的美味。

糍粑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先将糯米浸泡在温水中,之后上笼蒸熟。

接下来将蒸熟的糯米全部放入石臼中,两人一起轮流用木槌趁热舂捣。人们都说,打糍粑就像打铁,趁热效果好~只有糯米被锤打得没了米的形状,全部粘成一团才算宣告完成。

之后,大家会用擀面杖把糍粑擀平,撒上黄豆面,用刀切块,放在筛匾里晾干。

通常大家会做很多糍粑,短时间内吃不完就把它们放在水缸里,用清水泡上,可以存放好几个月,一直到端午都能食用。

正宗的糍粑绵软细腻,但吃起来很筋道,粘牙可口。煎炸、蒸食都可以,也可以放在酒酿圆子里,经常吃还能养颜暖胃哦~但多数小伙伴喜欢用糍粑沾白糖,这也成就了大家小时候的味觉记忆。

每到过年,有亲戚串门的时候,父母便会做一道糍粑炒腊肉,放入些辣椒就会让人大呼过瘾。当然,荤菜吃多了,可以煮一锅青菜汤加入糍粑片,晶莹飘香,绝对是一道压轴菜~

现如今,在超市里就买到糍粑,但和家里做的相比,还是少了些亲情的滋味。这就像鲁迅先生在《社戏》写的,小时候一边吃豆一边看戏,到后来,戏常有,豆常吃,可再找不回当初那种感觉了……

*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