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化解乡愁的“冬宝”——紫鹊界糍粑!

“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包饺子、打糍粑、放鞭炮”,这是我们已经懂得乡愁的这代人小时候对于“年”的盼望;“腊二八,舂糍粑”,糍粑一舂,意味着马上就是过年了。

但是工业化年代到来之后,随着物美价廉、琳琅满目的各类商品涌入农村,糍粑这一传统美食显得弥足珍贵,那种乡亲们聚在一起欢声笑语舂糍粑的景象成了我们这一代人集体的记忆......

也许,我们儿时的好多回忆已变得渐渐模糊,但那些关于儿时过年的记忆碎片却随着岁月的沉淀越发清晰……也许就是因为再也回不去了,所以于我们来说才那么珍贵,每一个关于儿时过年的符号都能牵动我们的心……

乡愁是母亲翘首的期盼,亲人的牵挂,乡愁是游子深夜的无眠,是心底渴望的团圆,更是时刻的等待;每一样关于儿时过年的美食便能化解无论漂泊多远的乡愁......

糍粑在中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新化水车紫鹊界梯田起源于先秦,盛于宋明,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一些固定而独特的过年风俗习惯代代相袭。“二十八,打糍粑”的传统一直流传至今。在湖南新化的众多饮食中,糍粑是一种颇具特色的食品,特别是盛产贡米的紫鹊界梯田产的糍粑更是受广大游客的喜爱!

糍粑做成圆形,象征丰收、喜庆和团圆,是过年必备之品。糍粑不仅可以当小吃,而且还能充当主食,在开春时节,方便田间劳作时随身携带;也是春节前后送亲朋好友的佳礼!

糍粑的制作从开始的选材到制作的每一个步骤都是非常讲究

首先要选用紫鹊界梯田贡米区产的糯米,其中“白丝”糯米最为上等,白丝糯:“白”“糯”“绵”。打糍粑的前一天晚上,将选好的糯米淘洗干净倒入盆内,用清凉的山泉水浸泡一整夜,蒸糯米用的甑和打糍粑用的棒槌及石臼、印糍粑的粑印等一并洗净以备第二天使用。

第二天一大清早,将浸泡好的糯米捞出放进木甑,上了气蒸。蒸到九分熟的时候,起锅,两个人提了甑把,疾步走进院落,将蒸好的糯米倒进提前准备好的石臼里。

两个粗壮汉子举起手腕粗的枣木大棍,呼儿嘿哟地打起来。这打糍粑很有讲究“快、准、稳、狠”四个字。这样糯米才能打得均匀,打得瓷实,做出来的糍粑更加软糯香甜!

如此这般,汉子们一身汗,那臼糯米也就被打成了粘乎乎的一团,两个木槌架起来,搁上撒了粉的案板或团箕,分成大小均匀的小团,抻开成圆饼状,再塞进刻有花纹的粑印,那糍粑就成形了。糍粑一般直径约4寸,约2-3厘米厚。

随着人们对食物口感、外观及营养的追求不断提高,糍粑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把不同种类的粗粮跟糯米一起舂制成不同口味的糍粑,有糁子糍粑、小米糍粑、玉米糍粑、紫米糍粑、蒿草糍粑等,众多的口味使游客有了更多的选择!

糍粑食用方法

1、可煨,用铁钳架起,置于碳火之上,小火慢煨。火舌炙舔著底面,又将热气传到表面,让表面受热而膨胀。煨的最好境界是:底面黄而不焦,上面胀而不破。小时最爱的吃法,就是将膨胀的表层上破一洞,白糖灌进去,滚烫的米粑将白糖迅速融化,这样,白糖不至于在吃的时候洒出来,又能浸润在米粑里,一口下去,实实在在的软糯香甜。

2、油煎,煎至两面金黄,油香伴著糯香,满室氤氲,唇未启心已动。出锅后,嗜甜的可加白糖,好辣的可沾剁椒,也有就爱那糯糯的原味,什麽都不加就直接吃,外焦里嫩,外脆里软。直吃得满嘴流油。多了太腻,一个就好。

3、煮,糍粑最有魅力的做法是和甜酒一块煮。二者均源于糯米。一经酒麴酿造,因时间而愈加馥鬱;一经木石锤炼,因被压制而更有劲道。本是同根生的姐妹花,各自曆练后又再度重逢,在沸水中相拥而舞,让捧碗之人,不知不觉中,迷了眼,暖了胃,醉了心。

糍粑,捧在手上是妈妈般的温暖,

吃在嘴里是满满的回忆!

无论身在何处,

每一口都是化解你浓浓乡愁的良药!

稿源:娄底旅游官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