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家乡那正宗红薯粉

一年一度的红薯粉条又开始加工了,在我们老家,还流传着、延续着这种古老的手工生产工艺,老友家每年都在这个时候开始制作红薯粉,儿时的记忆很美好,只知其香,未见其身。儿时的“管粉”、“线粉”,那只是一种记忆,如今,它更是一缕乡思,牵动着游子的心。它是一种采用红薯内的淀粉为原料加工而成的一种呈条状的食品,它爽滑韧性耐煮,清香可口,吃着放心,是传统的民间小吃,名优特产。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了,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群众喜爱的食品,素有“南粉北面”的雅号,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红薯粉条兼有良好的随和性,它可以与很多食材搭配成味道鲜美的佳肴。红薯粉条中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蛋白质等成分。有资料显示称其是抗癌食品。它营养价值高,膳食纤维丰厚,得到了吃货们的首肯。

新出来的红薯粉颜色不太好看,发黄,呈黄褐色,也有白的。据老师傅讲,红薯做成淀粉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叫“粉干”的东西,它漂浮在淀粉的表层,沉淀下来,表面黑黑的不易清理,所以做出来的粉条时白时黑。又加之火候的原因,也就不那么白了。

老友家的这种粉条完全是采用传统的手工生产工艺制作而成。百分之百的红薯为原料,用深层的地下井水拌和,没添加任何添加剂,是纯天然手工绿色环保食品。

红薯粉条的加工,看上去非常简单,但每一个环节都有它诸多的讲究。于是乎,老师傅给我们娓娓道来:它是由经过挑选后的鲜薯为原材料,通过清洗泥土,用刀削掉杂质后,磨成薯浆,要求磨得越细越好。再加井水溶解进行洗砣过滤,要用吊浆布反复过滤3-4次,沉淀1-2天后,把上面的清水倒掉,刨出上层黑色杂物,把下层淀粉挖出来进行曝晒,干后压碎成粉,我们称之为砣粉。然后打芡煮粉糊化,几个人槎揉,要不断用力搅捣,打成浆糊,再用中间有孔的勺进行漏丝,这里面也有很大的学问,一看手拿勺瓢敲打的就是大师傅,打勺漏下的粉条太粗太细都不宜,要大小合适,受力要均匀,在漏丝时,要整备一口大锅,用来烧翻滚的开水。此时,烧火也讲求技术,要掌握火候,柴火烧得不能太大也不能过小。水沸腾时才开始漏丝,有专人用好长的棍筷不停的搅动,待沉入锅底的粉丝烫熟成深色,观其漂浮出水面时,即可打捞出锅,放入冷水缸里冷却,师傅说水温越低越能增加粉丝的弹性。在冷水里要不断搅动,直至粉条松散为止,然后捞出来剪切,放到竹竿上晾晒成形。这里又有学问了,晒在竹竿上的粉丝要经过一晚的霜冻,第二天遇太阳会自然散开,所以人们要选择冬天制作红薯粉,就是这个缘由,真佩服人们利用大自然力量的神奇。过了这一道工序后,然后再移至室内阴凉冷凝。

一个用砖围成的柴火灶,一口大锅,几口清水大缸,几杆竹架,就做成了红薯粉。多么简单的加工工具。多么勤劳的人们!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