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的冬天,靠“炖”出味

文/刘东华

寒冬讲究进补,这大概是原始社会传递下来的习惯,有一定的“动物性”,只有让身体积累下厚厚的脂肪,才可以对抗这个寒冷的冬天。

据说很多野生动物也是如此,趁着秋天果实累累,拼命吃东西,拼命屯粮食,好为寒冬战斗到底,能捱过冬天的,才是最后的胜利者。尽管很多动物都不能捱过冬天。

人类是聪明的,留着东西在冬天慢慢享受,名曰冬补。

如果不是这些年生活条件改善,女士们流行苗条身材,恐怕冬天进补会有非常恐怖的后果,那将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脱了冬装,着上春衫,大街上行走的,满眼都是白花花的肥肉。

鱼台地处中国的南北交接点上,算是一个缓冲地带,对于过冬,比较随意,没有特别的仪式感。

先说南方,南方看上去比北方温暖,其实到了冬天是一种难捱的湿冷,很多人到了广东不能适应,那种阴冷的感觉直接钻到骨头缝里去。

所以,广东人的冬天喜欢煲汤。当然,其他的季节也煲汤,以冬天为盛。在广东,好像没有什么不可以拿来煲,山珍海味,飞禽走兽,一锅汤,可以从早上一直煲到晚上,然后拿出来喝汤驱寒。

还有云贵川这一带,以吃辣为主,辣也是祛除湿冷的办法之一。这一带的人民,冬天以涮为乐。热气腾腾的火锅,似乎没有什么不可以拿来涮的。

再说东北,东北人有着山东人的生活习性,只是表现的更加豪迈、野蛮。东北冬天的杀猪菜,就是大锅里乱炖,大油大肉,吃得汗流浃背,以此表示对严寒季节零下20多度的鄙视。

鱼台的冬天是靠炖出味道的。

曾经有人问我,鱼台有什么地方特吃?想半天好像没什么特色名吃。不是没有,是我们在这个环境里生活的太久了,忽视了自己的特色。鱼台的特色是炖。就是炖鸡、炖鱼、炖鸭,一道能拿得出手的大菜,非炖不能成全其美。

在生活不怎么富裕的时候,我们的冬天也以炖菜为主。有时候是炖萝卜、白菜、豆腐,炖粉条子,细火慢炖,普普通通的食材,就能炖出来不一般的味道。还有,在冬天的时候,炖一些干菜,夏秋时候把收获的蔬菜晒干,留在冬天的时候慢慢炖着吃。像豆角,茄子切成片,都可以晒干了,存放到冬天。

这些干菜,必须慢炖才可以,虽然没有了新鲜的口感,但炖出来的味道却更觉得醇厚,也是冬天招待客人的美味,这样的炖菜上桌,丝毫不显得轻薄。

在鱼台,炖菜,以炖鱼为例,足以说明炖的滋味之深厚。

两天前住在湖边的朋友开了一家饭店,就是做家常菜,以湖味为主,朋友约我去偿个新鲜。兴冲冲前往,准备海吃一顿,没想到得耐着性子看他炖鱼,故意吊人胃口。新鲜的野生乌鱼,从湖里捞上来,现刨、现刮,残忍的杀生现场,惨不忍睹。然后从湖里采来新鲜的藕,也是现场清洗干净,切段。然后各种佐料,大姜大葱大蒜,入锅,文火慢炖。

这过程着急不得,细火入味。

这样炖出来的鱼,汤汁浓郁,藕炖到松软,保持鱼的鲜美,去腥,合理的搭配与组合,品味已经超出了食材本身,这就是炖出来的味道。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