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 冬至进补,一年精气足!这3类食物一定不要错过!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气,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就是在说冬至的重要性。

冬至是一年中最佳进补时节,民间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可打虎”之说。

冬至后,阳气缓缓回升,白天慢慢变长,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如果此时保养不好,将会影响整个一年的健康状态。

冬补一定不能错过的3类食物

冬至后以寒冷天气为主,故饮食应偏于温热、补养阳气以抵御寒邪。

1、肉类食物

甘温热性的肉类食物,如狗肉、羊肉、牛肉属于中医的甘温热性食品,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产热量高,御寒效果最好。

2、根茎类食物

甘温热性的根茎类食物如胡萝卜、土豆、山药、牛蒡根、红薯、菠菜根,蔬菜的老黄叶因含有大量的铁、锰、磷、钙等矿物质,与御寒肉食配合食用,不但可以增加御寒力,还可清除肉食中多余的胆固醇。

3、富含铁的食物

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鸡肉、蛋、豆类、香菇、黑木耳、芹菜、菠菜,与富含维生素C 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同吃,可促进铁的吸收,使各种营养成分充分氧化产生热量,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

冬补也有注意事项

1、冬至进补,要符合“冬藏”的特性。

冬季补得不少,结果来年却并未见自己的身体好多少,甚至还会不时的生病。这就让人纳闷了,难道是进补没效果?

当然不是,冬季进补是很好的,只是人们在注重进补的时候,却忘记了冬季养生的核心是一个字:藏。补得再多,若是没能封藏于内,不仅补的营养身体没有受用,甚至还会耗散自身的元气。

冬藏首要条件是睡好。

冬季,因为人体能量是向内的,因此应该顺应这种变化减少运动和劳动的强度,思虑也不能过度,减少出汗量,以储备能量为妥,也就是所说的“藏”。

冬季里日常作息讲究“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睡个懒觉也是可以的。晚上十一点以前就寝,至少一定要躺下,尽量不要玩手机,以免分散精力。如果没有睡意,建议通过静坐和按摩来帮助身体放松,以尽快入眠。

2、冬至进补,根据不同地域而进补

南方冬藏重在“滋养气血”

南方地区冬季气候阴冷,而且很少人用暖气,这个时候适合进补以“滋养气血”。但绝对不是大鱼大肉的补,以免给胃肠带来负担。

比较简单而实用的一个方法是:将桂圆、大枣,枸杞和生姜、红糖同煮成汤,此汤可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帮助提升能量,从而达到御寒目的,防止旧病复发。

桂圆姜枣暖身汤

主料:

枣(干)60克、桂圆30克、枸杞子30克、红糖30克、水800克,生姜15克。

做法:

1、将红枣、枸杞、桂圆清洗干净后用冷水泡发1小时。

2、将泡发好的材料滤干水分倒入汤煲中,加入800克清水,加入红糖,搅拌均匀,盖上盖子,用大火炖煮。

3.大火烧开后转小火,加入生姜,再炖30分钟左右即可。

北方冬藏要清补

在北方,有集体供暖,一些人喜欢长时间待在20度以上温暖的室内,但在这样的环境下,能量不能适当往外散出。吃太多油腻、肉类和补品会导致能量堵塞,形成食积。

所以冬天在北方不太适合实打实地进补,反而要吃得清淡一些,要清补。比如可以将山药、银耳、木耳、大枣等做成羹,味道又好而且又有益身体。

银莲大枣清甜羹

主料:银耳10克、莲子6克、红枣10枚、冰糖适量、水淀粉适量。

做法:

1.银耳水发后,除去根部泥沙及杂质。将红枣洗净去核。

2.锅上火,加入适量清水,放入银耳、莲子、红枣烧锅。

3.待银耳、莲子、红枣熟后,加入冰糖调味,即可食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