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丨年糕滋味在心头

临近腊月,年糕加工逐渐热闹起来。作为贺新年的传统食品,兰溪北乡家家户户在过年前都要做上几十斤至上百斤年糕,泡在冬水里储藏,从腊月一直吃到来年。

年糕、米胖、冻米糖是过去横溪人过年必备的三大样。其中,做年糕最为隆重。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提高。横溪年糕有其独特之处,做成吉祥的造型,还是谢年祭品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在横溪新胜村的年糕加工点,51岁的老板楼向阳忙着把压制好的年糕排列齐整,进行下一步的摊凉。一旁的架子上,晾着一排排年糕,让人提前感受到了逐渐浓厚的年味。

跟年糕打了33年交道的他,早已将制作年糕的工序谙熟于心,一粒粒晶莹剔透的大米,在干净卫生的加工房里,变成了一条条粗厚壮实的年糕,氤氲的水汽将米香充满了整间屋子,有不少农户将自家种的糯米和粳米带来加工。

“粳米和糯米要泡一个晚上,磨成粉,蒸透、蒸熟,做出来的年糕才好吃。”楼向阳说,用糯米和粳米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作,经过浸泡、磨粉、蒸粉、按压,稻米的分子得到重组,口感也得以改善。年糕在放凉的过程中逐渐变得硬起来,就能储存很久。这两天前来加工的村民渐渐多起来了,大家都赶早把年糕做起来。

刚压制好的年糕,很软很糯,切一小块,蘸着红糖吃,甚是美味。也可以配着腌过的萝卜,米的糯香和萝卜的脆爽交织交融,别有一番风味。

趁着年糕温热柔软时,按压出元宝的形状,中间盖上红印章,或是做成鸡头的样子,就是用来谢年的佳品了。以谢年的方式感谢上苍一年来的眷顾,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是北乡人过年的传统,因此横溪年糕带有浓浓的仪式感。

在施宅村的年糕加工点里,老板施志奖把新鲜的野菜捣碎,碧绿的汁液与米粉拌好蒸熟,制作青色的年糕。这样的年糕,刚蒸熟时,温润软黏,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蘸着红糖一口咬下,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黄色的杂粮年糕也是作坊的特色,用玉米粉与米粉混合的杂粮年糕,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健康理念。施志奖说,他每年从农历七月就开始加工年糕了,到腊月进入旺季,最忙的时候要数过年前的一周,每天都要做上近一吨的年糕,连浦江、义乌的人都赶过来购买。

年糕,用来搭配蔬菜,既是能吃饱的主食,又是美味的菜肴。常见汤年糕和炒年糕的做法,将年糕软糯弹牙的特质发挥出来,如果用梭子蟹炒年糕,则使这个原本清淡的米制品,在人精巧的制作下幻化出另一种滋味。不少人也许不知道年糕的做法,但那种柔韧筋道的口感,会是许多人记忆里怀念的舌尖滋味。

记者 沈冰珂

摄影 王萍

编辑 黄浙川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