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谁 知道龙陵人能把粑粑做出啥花样吗?

粑粑(bā bā)是方言,

指的是饼类食物,

制作方法众多,

风味各异,十分美味。

糍粑是保山人的“过冬神器”,

这个冬天你吃掉多少糍粑了?

当然,庞大的“粑粑家族”

不只是有糍粑

也不光能烤着吃,

还有很多种类和做法,

现在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条正经的分割线

糯米粑粑

“咚咚、咚咚”当木制的老碓唱起欢快的歌谣,糯米饭的清香在空气中“妖娆”的时候,闻香循声寻去,定是舂粑粑的节奏。

糯米粑粑

白生生的糯米饭裹挟着豆子、粟米、高粱等杂粮,腾着热气被送进了碓窝。男人有力的大脚有节奏的在木碓上冲踏着,麻利的妇人手抹香油,随着碓嘴的一起一落“拨弄”着一窝窝糯米饭。

粒粒米饭渐渐变成了粘稠的粑粑,粘稠的粑粑又被趁热送到绿茵茵的芭蕉叶上摊成了厚度均匀、圆形的大粑粑。冷切后便可以烧、煮、蒸、煎、炸,尽情享受糯米混合杂粮的清香和惬意。

黄花粑粑

清明时节,山野田间的黄花开了,纤细的躯体却送来了一份意外惊喜。田埂上、园地边,一丛丛、一团团,黄得清新艳丽。晒荒的田块上,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黄得暖暖的、融融的。

黄花

将黄色的小花采摘下来后洗净切碎,揉进糯米面里,裹上苏子红糖,放在蒸笼上蒸熟即成,人们称为“黄花团子”。这也是一年一度悼念亡人、上坟祭奠的时节不能缺少的美食。还可以制成黄花粑粑,用制作糯米粑粑的方式制作而成,凉了之后可烧着吃,黄花的清香味特别浓。

玉米粑粑

用糯玉米做成的糯玉米粑粑,煎的、蒸的,香甜软糯。

用饭玉米做成的饭玉米粑粑,龙陵人称其为“老熊砖”,虽为“砖”,但一点儿也不硬,将饭玉米碾磨之后,用红糖、苏打拌匀,用玉米叶包裹后蒸熟后即可食用,松软香甜。伴随着不同的食用方式,幸福暖暖地、软软地融入身心里。

玉米粑粑

苦荞粑粑

苦荞被誉为“五谷之王”、“三降食品”(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在《千金药方》、《中药大辞典》及相关文献中对苦荞都有记载:可安神活血、降气宽肠、祛积化滞、润肠通便、止咳平喘、强心抗炎、减肥美容等功效。

龙陵人在高寒冷凉、天蓝水碧的高山地区种植苦荞,成熟采收后将苦荞做成了苦荞粉煎成苦荞粑粑、蒸成荞糕,或是打成面果掺和米饭蒸着吃……满满当当都是对苦荞的挚爱深情。

饭米粑粑

用饭米做成的粑粑,细丝状的龙陵人称为粑粑丝,圆形状的就叫饭米粑粑。

粑粑丝或宽或窄,全由个人所爱。待锅里的水沸腾开来,腾起氤氲热气之时,将切好的饵丝、洗好的豌豆尖放入锅里,顺时针搅两搅,一大箸捞进事先盛有汤的大碗里,然后舀上一大勺香喷喷的酱肉帽子,每人端上一大碗准备开吃。放上绿茵茵的香葱花、白生生的生蒜末、青幽幽的生姜米,龙陵饵丝特有的香气扑鼻而来,是最大众的早晚点。

饭米粑粑可以烧了吃、蒸了吃,涂抹上豆豉或是龙陵鸡枞酱,或是再加些洋芋丝、油条、火腿肠等,米饭的清香混合着佐料的酱香,特别爽口。

饭米粑粑

高粑粑

用干糯米面(龙陵人称其为“腊面”)制成。高粑粑是个技术活,尤其是和干糯米面的时候,放入的水不能太多,水多了会稀;也不能太少,水少了会硬。这期间的火候得有经验的人才能掌握。然后在和好的糯米面团下放上红色的蘸米,再在糯米面团最上面放上核桃、芝麻、花生、红糖、苏子等,高粑粑个头很高,所以才叫“高粑粑”。

蒸高粑粑的过程耗时长,蒸熟之后可以趁热切开食用,也可放凉之后保存几天,吃的时候切成片状,可烧、可蒸、可煎。由于高粑粑的制作程序较繁杂,所以一般只有在重要节日、建盖新房等重要时日才制作,人们取“步步高升”、“积厚财”之意。

当然,“人丁兴旺”的

龙陵“粑粑家族”不可能只有以上几种,

在本文中也不能一一罗列。

若想识得“粑粑家族”的真容真滋味,

赶紧到龙陵来一探究竟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