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 一口咬下去,香糯绵软,吃到嘴里还能拉丝!吃了它,你的年就更“甜蜜”了

宁波民间传统的“年事”:“廿三祭灶,廿四掸尘,廿五做豆腐,廿六割肉,廿七宰鸡,廿八做金团,廿九送年,三十晚上守岁”。

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今这些习俗的细节都略有变化,但一代代老宁波在过年时对于甜蜜的记忆却始终不变。

北仑小港枫林社区下倪桥村的一个院落里,“巧厨娘”工作室58岁的陈菊芬已经在大灶前忙开了,她准备要做的是宁波传统美食——金团、油包等糕点。

金团,是宁波的老底子食物,

它色黄如金,形体团圆,

有吉庆象征。

宁波人

做生(过生日)、上梁(盖新房)、

‘好日酒’(婚宴)、年关祭祖等

传统好日子都欢喜订金团和油包。

到底是怎么样的味道,

让阿拉几代宁波人魂牵梦绕?

依然对它念念不忘。

陈菊芬家中整齐地摆放着制作金团的糯米、各种馅料等原料以及各类工具。

陈菊芬先用机器把糯米打磨成粉糊状,滤出水分压实成团块备用。接着用大火蒸熟后倒在捣臼里,搅拌和用力的捣,直到糯米团柔和光滑为止。

捣好的糯米团被摘成一个个大小相等的团子,嵌入各种馅料,用手揉成圆团,再滚上金黄色的花粉,最后放到印有龙凤、状元、双喜图案里的模板一压,就这样,一个金团就做成了。

制作金团、油包、灰汁团的手艺,陈菊芬是从小看着母亲亲手做耳闻目染学会的。

小时候物资匮乏,家里又有7、8个姐妹,所以母亲总是在重要的节日才会给我们做这些好吃的,每次做的时候我都眼巴巴地在一边看,想着做完就能第一时间吃到,这时候母亲总会假意呵斥我们几个,‘我看你们谁不睡觉,就不给谁吃。’这个时候大家就只好灰溜溜的回去睡觉。

在如何把祖传的手艺发扬光大这件事上,陈菊芬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如金团,糯米要如何选择、如何配比,米该泡多久、蒸多久,糯米团要怎么揉才好吃,她都仔细研究。

此前,她也曾经遇到过金团做完后不久就容易开裂的难题,后来请教村里年纪大、会做金团的老人,才知道原来做金团不裂口不爆馅还需要一样秘密武器,把蜂蜡和油经过一定比例调和配比做成块,每次做金团必须用到它擦手然后捏团,这样做出来的金团放几天都没问题。

陈菊芬认为传统中式糕点要做的好吃,要讲究用心用料。比如最早做灰汁团是用早稻灰来制作,做出来的灰汁团味道特别纯正特别好吃。如果没有早稻灰,那就换成碱水,但其余步骤一步也不能省。

在陈菊芬的记忆里,像年关这样重要的日子,和着热乎乎的柔软的面团,裹着黄豆馅,温热的金团入口,香糯绵软,吃到嘴角还能拉丝。或者一口油包咬下去,油亮亮的猪油溢出来,满口香气。虽然口感朴实无华,却可以轻易地触动宁波人记忆中的那根弦,那是真正有关年的甜蜜记忆。

来源:现代金报 记者 记者 吴丹娜 文摄

编辑:张竹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