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 >

南京老字号探访 | 独“素”一帜,绿柳居传承百年技艺

日期: 来源:江南时报收集编辑:江南时报

 

傍晚时分,绿柳居一楼绿食尚超市出现不少老年人的身影,他们挑选青团,咨询糕点,但更多是奔着包子而来。一位拎着买菜小拖车的市民边装包子边笑说:“这家店的包子很出名,我每天早晨吃一个菜包、一个豆沙包,刚好就饱了。”

作为南京一家以清真菜品和素菜闻名的“中华老字号”,绿柳居早已深入南京人的味蕾,融入他们一代又一代的生活。

     

百年沉淀,承载城市舌尖记忆

上世纪初,一个仅有三五张桌椅的素食小店在桃叶渡开张,素菜色泽碧绿,而秦淮河畔“垂柳依依,满目葱茏”,菜叶与柳叶相映,经营者藉柳树生命力强,把菜馆定名为“绿柳居”,并将招牌和门面都装饰成绿色。

     

生于清同治年间的南京人陈炳钰,清光绪年间曾在清宫“素局”专职从事宫廷素食烹制。他返乡后进入绿柳居从事素食烹制,将高雅宫廷素食烹制技艺和珍贵菜谱带到绿柳居,为绿柳居素食烹制技艺的形成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陈炳钰也被尊为绿柳居素食烹饪技艺的第一传承人。

绿柳居挂牌以来,许多名人曾慕名前来。民国年间,崇尚素食的孙中山及注重美容的宋氏姐妹都是绿柳居常客。

解放前夕,由于时局混乱、经济萧条,绿柳居生意清淡。1963年,在江苏省委、南京市委关心下,绿柳居在太平南路248号逐渐恢复了昔日繁荣,年近八旬的名厨陈炳钰带领高徒魏彩龙、陈德银掌勺,他们在继承原有的传统上,推陈出新,创制出许多新品种。

     

如今,从南京地铁三号线常府街站4号口出站,迎面便能看到绿柳居六层建筑,郁绿且充满年代气息。古南都集团餐饮总公司总经理助理金灿告诉记者,当年市政府修建地铁三号线时,为保护绿柳居老字号品牌与非遗技艺,特意将4号口位置南移了二三十米。曾见证太平南路民国繁华景象的绿柳居,也将一直在此续写南京人的舌尖记忆。

素菜荤做,别有一番趣味在其中

“不时不食”和“以假乱真”是绿柳居历久弥新的两大元素。

走进绿柳居,一楼有超市和零售窗口,二楼是小吃,三楼是零点餐厅,四楼、五楼是特色包间,六楼是豪华包间。丰富的经营业态满足了人们的不同需求。向上,具有针对高消费群体的高档特色餐饮,向下,具有面对大众消费者的大众化菜品。

     

近年来,错位经营延伸了绿柳居的品牌与效益,但绿柳居始终没有脱离其文化底蕴和传统工艺。金灿说,南京人对野菜有着根深蒂固的热爱,且讲究“不时不食”,南京素食丰富,比如有包含荠菜头、枸杞头、马兰头等在内的“七头一脑”,含藕、菱、慈姑、芡实等的“水八仙”。绿柳居会结合当地素食原料,应时应季,烹饪出一些相应菜品。绿柳居门店负责人宋宜维告诉记者,时令菜品在采购成本上较高,很多菜品刚上市时和之后完全是两个价格。

     

绿柳居烹制技艺最大特点是“象形”。宫廷酥脆鳝、双味酥刀鱼、西兰扒素鲍、八宝玲珑鸭……这一道道看上去极像荤菜的美味,实际都是用素菜精雕细琢而成。鳝丝的背后是香菇,酥刀鱼的背后是豆腐皮包山药泥,鲍鱼的背后是白灵菇。厨师长潘荣介绍,素菜荤做费时间且讲究心细严谨,例如做一道素鲍,厨师们首先要挑选大小合适、有弹性、新鲜的白灵菇,手工雕刻成鲍鱼形状,再油炸定型、放高汤里熬制,最后调汁出盘。

素菜荤做的逼真造型给不少顾客增添了食趣。宋宜维说:“我们经常招待客人全素宴,菜品端上来,客人忙着示意‘不要说不要说,让我们猜’,猜谜活跃了人们的吃饭气氛。”

传统味道,一丝一毫都不能差

2021年,绿柳居素食烹制技艺上榜国家级非遗。绿柳居店内57岁的包永祥正是这一非遗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在他的右手食指根部,厚厚的老茧格外突兀,他说,这是常年握刀磨出来的。

     

“有什么样的荤菜就有什么样的素菜。”包永祥1987年起师从张志军学习绿柳居素菜制作技艺,回顾多年学艺经历,师傅的经典语录在他这里烂熟于心。

包永祥告诉记者,起初学酥刀鱼时,他用豆皮包山药总是包不好,师傅一遍遍讲:你先观察真正的酥刀鱼长什么样,再慢慢揣摩改进。“师傅特别严格,我们每次做出来,他都要亲自查看并品尝,外观有丝毫差别都不行,糖醋汁的比例有一点不对,师傅都能察觉。”

     

几十年过去,包永祥觉得,虽然当时学起来很难,但师傅的严要求是对的。他说,经典菜式,只有按照传统标准一丝不苟学下来,才是真正的传承。

传承之外,创新也从未停步。据介绍,绿柳居的厨师们每月都要研发一道创新菜,选材、装饰、调味等需要厨师们投入脑力与思考。包永祥说,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走进绿柳居,将保持传统的同时,根据年轻人的喜好不断推出新口味。

江南时报记者 张雅倩


相关阅读

  • 石榴快评丨用心打磨,让珍贵技艺生生不息

  •   许庆光  呼图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雕、根雕制作技艺传承人陶延山老人,退休后二十多年如一日潜心琢磨葫芦雕刻、烙画技艺,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葫芦爷爷”。勾、勒、点、
  • “老布鞋”踩出农民增收新路子

  • 非遗传承人段玉国为传统技艺融入现代元素,让产品走出山沟销往海外“老布鞋”踩出农民增收新路子近日,在位于汝阳县小店镇高庄村的段氏传统手工布鞋衲制技艺非遗工坊里,村民们围
  • 阳江豆豉酿制技艺非遗工坊入选省十大优秀案例

  • 阳江日报讯(记者/王勇明) 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其官网公布了“广东省2022年度十大优秀非遗工坊建设案例”,阳江豆豉酿制技艺非遗工坊名列其中。阳江豆豉酿制技艺非遗工坊位于江
  • 武城剪纸艺人孙玉芝:巧手剪美好

  •   手起刀落,随着一刀刀剪刻,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跃然纸上……2月6日,在武城县祥云庄园小区,记者见到孙玉芝老人时,她正在家中创作剪纸作品《大展宏图》。  “我从小就喜欢画喜
  • 学非遗传承 习糕点技艺

  • 孔府糕点是曲阜传统名吃,也是源远流长、世代相传的一种独具风味糕点,闻名于明、清两代,《孔府糕点制作技艺》更是入选山东非遗特色美食60强。为推广“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助力文
  • 潍坊非遗亮相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

  • 2月18日上午,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在陕西省榆林市开幕。作为年会三个主宾省之一的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精选全省各地46个非遗项目和百余名传承人参加年会各项活动,策

热门文章

  • 菩济本草穴位贴

  • 1、穴位贴适合什么样的年龄段? 答。一周岁以上的儿童都可以使用 低于一岁得因为年纪太小,身体的各项机能都没有发育完善。身体可能适应不了 穴位贴有不适用人群吗? 1⃣孕妇不可
  • 全班一起吃的零食,班级晚会吃的小零食

  • 同学们的学习压力较大,平时可以适当地放松心情,如运动、听听音乐,班级还会准备晚会,让同学们集体参加,活跃气氛。举行班级晚会,零食是不可少的,有哪些零食适合学生一起吃的呢,下面就

最新文章

  • 湖南的春天,到底有多美

  • 时下,湖南迎来了浓浓春光正是赏花好时节衡阳市东洲岛的簇簇梅花蓝山县塔峰镇舜水河畔的樱花长沙市橘子洲头的樱花、桃花岭公园的桃花……为乍暖还寒的春日增添了几分灵动与诗
  • 兰州:这一道路临时泊位暂停使用

  • 为解决兰州市城区部分路段内涝问题,提高部分路段排水能力,兰州市启动实施城区排涝防涝重点工程。近期由于兰州市城关区武都路沿线全面围挡施工,施工期间周边道路交通压力倍增,为
  • 中国古城在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中焕发生机

  • 新华社太原2月21日电(记者陈志豪)在今年春节假期,叙利亚留学生曼苏和他的中国朋友一起来到了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古城游玩,“一座古城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古城是我们旅游的首选目的地
  • 央企揭开奥联电子钙钛矿技术灵魂人物“假面”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彭硕 北京报道宣布转型钙钛矿后,两倍大牛股奥联电子(300585.SZ)惨遭“合作方”打脸。2月21日,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清能
  • 新氧董事长金星:要从医美电商转向产业互联网

  •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瞿依贤 2月18日,新氧集团董事长兼CEO金星正式对外发布新氧科技发展战略:从医美电商平台向产业互联网平台转型,并正式推出新氧优享、新氧快享、新氧专享三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