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手艺暖了冬季丨“酒酿小圆子”是心底的甜蜜

记忆中的小时候

随处可见各种手艺人

他们用精巧的手艺

制作出各种精致美观又实用的东西

制作出各种令人垂涎的美食

不但温暖了寒冷的冬夜

也温暖了人心

这些东西看似简单

却需要一些耐心去等待

如今随着社会节奏越来越快

人心日益浮躁

很多传统手工艺都慢慢衰落了

甚至已经消失

但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老手艺”

是中国文化的沉淀

诠释了真正的“匠人精神”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如何用传统手艺

惊艳了时光、温暖了冬季

小时候,冬天里的早上,如果赖在被窝里,妈妈就会煮一碗酒酿小圆子,酒酿是外婆用新米做的,小圆子也是新磨的糯米粉加上南瓜自己搓的,软糯香甜,加上一个水潽蛋,半生半熟的蛋黄像流沙一样点缀着清汤,再撒上一把金秋刚收藏的桂花,那香味,在小小的房子里飘散着,让我自觉迫不及待地起床,喝上一碗,全身暖洋洋,走在上学的路上嘴巴里还回味着这股香甜的味道。如今,虽然也能时常吃上这道小点心,但是,超市里买的包装好的酒酿和小圆子,煮出来总不是儿时那个味道,也不知道是东西变了还是自己变了……

想要寻找儿时那个味道,不是那么容易了。

庄行镇吕桥村,“美食达人”张勤花制作各种当地的小点心很在行。她说,想做好酒酿小圆子并不难,但是这酒酿有讲究。

“酒酿要用今年的新米做,香气浓,口感更糯。”她说,“大米或者糯米都可以,用糯米制作的酒酿口感微甜,而用大米制作的口感偏酸,酒味稍微偏重一些。”煮好的新米放凉,酒曲打磨成细粉,均匀撒入米饭中,再仔细搅拌,米饭一定要凉透后再和酒曲充分融合在一起。

张勤花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总结出;“米饭如果是热的,做出来的酒酿酸味会过重,就不好吃了。”张勤花边做边传授自己的小秘诀:“搅拌好的米饭放到容器后一定要压实,不要让米饭之间有地方透气,完全压实以后,在中间戳个透气孔。”接下来需要耐心等待。老一辈传承下来的做法是用棉被或是保暖的衣物包裹好酒酿,放在温暖的地方闷上至少两天,再取出来的时候就大功告成了。

两天后,酒酿果然成功了!容器里出了好多甜米酒,打开就有一股酸甜的醉人香味,令人垂涎欲滴。该是制作小圆子的时候了,小圆子要现搓的好吃。也是今年新磨的糯米粉,用较热的水和面,面团就会软软的,可塑性很强,如果加入蒸熟的南瓜或紫薯,就可以做出不同颜色的小圆子。把面团分成几个小团,搓成长条,再分成一粒粒更小的面团,放在掌心温柔地揉搓成小圆球。

酒酿和小圆子都准备好,接下来就要开火煮了。水开后,将小圆子小心放入锅中,再次煮沸,煮至糯米小圆子里没有白芯,说明圆子熟透,这时的小圆子已经变得很软糯。

一个个小小的糯米团子在开水中翻滚,喜欢鸡蛋的可以打个鸡蛋进去,最后再适当加入淀粉或者藕粉勾芡,放入枸杞和酒酿,待凉一些拌上自制桂花蜜,就可以出锅了。需要注意的是,酒酿不适合煮太久,一般在最后放就可以。

桂花丰收的季节,采一点桂花晒干,和白糖一层一层铺在密封玻璃瓶中,顶上再浇一层蜂蜜。蜂蜜是流质状态,把所有的桂花都封在了瓶中。密封好的玻璃瓶至少放上半个月,蜂蜜和糖慢慢融化浸润到每一朵桂花里,一瓶香甜的桂花蜜就制成了,可以再接下来的冬季制作甜品时点缀一下,锦上添花。

在这寒冷的冬天,如果能吃上一碗热乎乎的酒酿小圆子,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手捧一碗热气腾腾的酒酿小圆子,可谓冬日里心底最深的温暖。

这道甜汤,虽然说有一点点酒味,但不是很浓,整体味道甜润,圆子软糯,多吃一点也不腻,再搭配枸杞,整道汤营养又健康,有健脾胃、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的作用。女生吃还可以美容养颜,增养气色。

思绪回到以前,小时候经常因为贪玩,不好好吃晚饭。到了晚上就会饿,饿得睡不着的时候,就会缠着妈妈给我煮碗酒酿小圆子。一碗下肚,面对着底朝天的小碗,满足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那时候零食不多,父母总把最好的留给自己。

我问爸爸:“这酒酿里真的有酒吗?那会不会吃醉呢?”爸爸一听乐了,笑着回答道:“酒酿里是米酒,酒精度不高,一般不会喝醉,而且这酒酿可是很有营养的食物哦。”我津津有味地边吃边听着,感觉这酒酿更加香甜无比了。

忽然就明白了,如今自己煮的酒酿小圆子,总也找不到那份专属的幸福味道,是因为那念念不忘的、回不去的童年时光,那是心底的甜蜜。

看到这里

您是不是也想喝一碗

热腾腾的酒酿小圆子了呢?

您还知道有哪些“老手艺”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说不定下一期

小编就帮您去“探访”一下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